【題目】如圖,電源電壓不變,開關S由斷開到閉合,電流表兩次示數之比為2∶7,則電阻R1∶R2=________,電功率P1∶P2=_________,電功率P1∶P1′=________,電功率P1∶P=________.(P1′指S閉合后,R1的功率;P指S閉合后,電路消耗的總功率)
【答案】5∶2 2∶5 1∶1 2∶7
【解析】
由電路圖可知,當開關S斷開時,電路為R1的簡單電路,電流表測通過R1的電流;當開關S閉合時,兩電阻并聯,電流表測干路電流,根據并聯電路中各支路獨立工作、互不影響可知開關S閉合前后通過R1的電流不變,根據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求出兩支路的電流之比,根據并聯電路的電壓特點和歐姆定律求出兩電阻的阻值之比;根據P=UI求出電功率之比;因為并聯電路各個支路互不影響,通過R1的電流不變,根據P=UI算出R1兩次電功率之比。
由電路圖可知,當開關S斷開時,電路為R1的簡單電路,電流表測通過R1的電流;當開關S閉合時,兩電阻并聯,電流表測干路電流;因并聯電路中各支路獨立工作、互不影響,所以,開關S閉合前后通過R1的電流不變,因并聯電路中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所以,兩支路的電流之比:,因并聯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兩電阻的阻值:
,兩電阻消耗的電功率之比:
,R1功率與總功率之比:
,因并聯電路中各支路獨立工作、互不影響,所以,開關S閉合前后通過R1的電流不變,電壓不變,根據P=UI知電功率不變,即電功率P1:P1′=1:1。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中電路燈泡上標有“6V 3W”,定值電阻R1=30Ω,滑動變阻器R2上標有“500 1A”,電壓表的量程選用“0-3V”,閉合開關S和S1,斷開S2,滑片P移到B端,燈泡剛好正常發光,計算:
(1)滑片P在B端時,三個開關都閉合,此時電路消耗的總功率是多少?
(2)斷開S1,閉合S和S2,在不損壞電路元件的前提下,通電一分鐘電路消耗的最小電能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將標有“6V 3W”、“12V 6W”字樣的兩個燈泡接在不同的電路中,忽略溫度對燈電阻的影響,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 當兩燈泡都正常發光時,通過兩燈的電流相等
B. 當兩燈泡串聯在電壓合適的電源上時,只有一燈能正常發光
C. 當兩燈泡并聯在6V的電源上時,“6V 3W”的燈消耗的功率比較大
D. 當兩燈泡串聯在12V的電源上時,“12V 6W”的燈消耗的功率比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兩根平行導線通電后,會出現如圖(甲)所示的現象(圖中實線、虛線分別表示通電前、后的情況).由此可以推斷:在圖(乙)所示的電路中,當開關S閉合時,螺線管的長度會_________(選填“變長”或“變短”,不考慮摩擦力).你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同學在物理實踐活動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四種用電流表或電壓表示數反映彈簧所受壓力大小的電路,其中R′是滑動變阻器,R是定值電阻,電源兩極間電壓恒定。四個電路中有一個電路能實現壓力增大,電表示數增大,這個電路是 (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7分)小亮家有一個容積為2L的水壺,水壺里裝有初溫為25℃的水,在1標準大氣壓下小亮用天然氣爐具對水進行加熱。[已知天然氣的熱值q=8.4×107J/m3,水的比熱容 c水=4.2×103J/(kg℃)]求:
(1)燒開1L水,水需要吸收多少熱量?
(2)若天然氣爐具的效率是30%,則燒開1L水需要完全燃燒多少m3的天然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電路,電源電壓不變,當開關S1閉合、S2斷開時,電流表示數為0.2A,電壓表示數為6V;若將兩表互換位置,并同時閉合S1和S2,電流表示數為0.5A,則此時
A. 電壓表示數為3.6V
B. R1的阻值為18Ω
C. R2的阻值為30Ω
D. 整個電路消耗的功率為3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是最新設計的無人機,配備一個攝像頭,遠程計算機通過這個攝像頭可以控制它的飛行,使它能夠在適合的地方著陸.下列說法中錯誤的( )
A. 當飛機受平衡力的時候是處于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B. 電子馬達相當于一個電動機,它是根據電磁感應的原理制成的
C. 當機翼產生的升力大于飛機受到的重力時,無人機就能升空
D. 無人機直立棲息在樹枝上時,樹枝對無人機的支持力和無人機對樹枝的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甲、乙、丙、丁四幅圖是使用試電筆辨別火線與零線的情景,其中正確使用試電筆的是
A. 甲和乙 B. 甲和丁 C. 乙和丙 D. 乙和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