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時:
小明發現所用的凸透鏡沒有標明焦距,于是他讓太陽光平行于主光軸照射在凸透鏡上,在透鏡另一側點得到一個最小的亮點,如圖所示.試作出這一過程的光路圖___________.
請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鏡的焦距:________.
小明將該凸透鏡放在光具座上進行實驗,蠟燭、凸透鏡、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所示,其中明顯還需要調整的是________.調整后,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個清晰的蠟燭的像,請你詳盡地描述這個像的特點:________.
此時,小明把自己的近視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且靠近凸透鏡的位置,結果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模糊了,若不改變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應將光屏向________凸透鏡的方向移動(遠離/靠近),才能使蠟燭的像變清晰.此實驗說明近視眼配戴合適的近視眼鏡能矯正視力的原因是________.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全冊:19.2“家庭電路電流過大的原因”知識拓展練習題 題型:單選題
(2016·鹽城)在家庭電路中若發生以下三種情況:①燈座里的兩個線頭相碰;②開關里的兩線頭相碰;③兩孔插座中的兩線頭相碰,其中會引起電路中熔絲熔斷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江蘇省揚州市2017-2018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檢測物理試卷 題型:實驗題
有三個同學在家里用實驗探究紙片、塑料薄膜、棉布對電視機遙控器遙控信號的阻擋能力.他們的探究過程分別是:
甲同學在自己家中,將紙片放在遙控器與電視機之間,手指按遙控器控制鍵,如果遙控器能對電視機起控制作用,則增加紙片的數量.如此重復實驗,逐漸增加紙片的層數,直到遙控器不能控制電視機為止,記下紙片的層數.
乙同學在自己家中用塑料薄膜按照與甲同學同樣的方法進行實驗,記下塑料薄膜的層數.
丙同學在自己家中用棉布按照與甲同學同樣的方法進行實驗,記下棉布的層數.
他們的實驗結果已經記錄在下面的表格中:
(分析):從三位同學的記錄中,可得出的結論是:
棉布比紙片和塑料薄膜更有效地阻擋電視機遙控器發出的控制信號
(回答問題):
電視機遙控器是利用下列選項中哪個工作的?________
紅光 紅外線 紫外線 超聲波
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否靠______________?
請你指出三位同學的探究過程存在的一些問題.至少三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江蘇省揚州市2017-2018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檢測物理試卷 題型:單選題
生活中處處用到物理知識,下列現象解釋正確的是
A. 給自行車輪胎充氣時,氣筒變熱是通過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
B. 水燒開時冒出大量“白汽”屬于升華現象
C. 從水面上看到水中的“魚”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魚的虛像
D. 能從不同方向看見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光在其表面發生了鏡面反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江蘇省揚州市2017-2018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檢測物理試卷 題型:單選題
向前傳播的聲音遇到障礙物能反射回來,聲音在空氣在的傳播速度大約是,一位同學向著遠處的山崖大喊一聲,秒后聽到回聲,那么該同學距山崖大約是
A. 680米 B. 340米 C. 170米 D. 85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山東省青島市2017-2018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檢測物理試卷 題型:多選題
下列關于聲音的說法錯誤的是
A. 振動的物體都會發出聲音
B. 空氣中聲速跟音調無關
C. 物體振動的次數叫頻率
D. “低聲細語”的低指的是音調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全冊:17.1“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知識歸納練習題 題型:實驗題
某實驗小組在探究“電流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
(1)連接電路時,開關應__ , 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根據圖甲將圖乙所示的實物電路連接完整______
(2)合開關前,圖乙中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應位于________ (選填“A”或“B”)端 .
(3)閉合開關后,發現電壓表有示數,電流表無示數,則故障原因可能是________
(4)排除故障后,通過實驗得到數據如表1所示,其中第1次實驗的電流表示數如圖丙所示,為________ A,根據表1中的數據,可得出結論:_________
表(一)
(5)實驗小組繼續繼續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將電阻R先后更換為5Ω和15Ω的電阻進行實驗,得到的數據如表2所示,通過分析表2的數據可知,實驗小組在操作過程中存在的錯誤是:________ .
表(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