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聲音的三個特性包括音調、響度和音色.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通常也稱為音量.音色是指聲音的品質與特色.
(2)首先確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讀出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運動的距離;
已知時間和路程,利用v=$\frac{s}{t}$計算平均速度;
物體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都相等,物體做勻速運動;物體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不相等,物體做變速運動.
(3)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叫凸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叫凹透鏡,近視眼是由于人眼晶狀體變凸,焦距變短,會聚能力增強.
(4)某些動物能通過口腔或鼻腔把從喉部產生的超聲波發射出去,利用反射回的聲音來定向,這種空間定向的方法,稱為回聲定位;
根據我們對于各種交通標志的了解來作答.
解答 解:(1)使用手機時,人們在不同場合需要選擇不同的音量,改變的是手機聲音的響度.
接聽電話時能辨別不同的人,是因為不同人聲帶的結構不同,發出聲音時的音色不同.
(2)由圖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則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運動的距離為s=20.0cm=0.2m;
則這個過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v=$\frac{s}{t}$=$\frac{0.2m}{0.1s+0.1s}$=1m/s;
水滴通過AB和BC所用時間相等,路程不相等,所以該水滴下落過程是變速直線運動.
(3)由圖可知,其中透鏡A中間薄,邊緣厚,屬于凹透鏡;
近視眼是由于人眼的晶狀體變凸,會聚能力增強,像呈在視網膜的前方,故應佩戴發散透鏡,即凹透鏡,使光線發散推遲會聚,使像正好成在視網膜上,故該模型是矯正近視眼.
(4)小汽車靠超聲波發現障礙物,其采用的方法叫做回聲定位;如圖中標志一般是在學校、醫院等附近,表示禁止鳴笛;
故答案為:(1)響度;音色;(2)20;1;變速直線;(3)凹;近;(4)超聲波;鳴笛.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對音調、響度、音色定義的理解與辨別,防止噪聲的途徑、近視眼的成因及其矯正方法,變速運動與平均速度等,其中“測量平均速度”實驗是《課程標準》要求的必做實驗之一.題目情景的設置,避開了頻閃照片這一難點,使學生更容易關注測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一道簡單的題目.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00℃的水比80℃的水含有的熱量多 | |
B. | 0℃的冰塊的內能為零 | |
C. | 棉被曬暖,是用做功的方法增加了內能 | |
D. | 鋸木頭時,鋸片的溫度升高是用做功的方法增加了內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串聯電路總電阻的倒數等于各電阻倒數之和 | |
B. | 串聯電路電流處處相等 | |
C. | 并聯電路各支路電流總相等 | |
D. | 并聯電路的總電阻等于各支路電阻之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 海市蜃樓 | B. | ![]() 放大鏡把字放大 | ||
C. | ![]() 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魚 | D. | ![]() 豹子在水中形成倒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電源是提供電能的裝置 | |
B. | 電壓是產生電流的原因 | |
C. | 用電器是將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 | |
D. | 在電源外部,電流沿著“正極→用電器→負極”的方向流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圖甲:用相同的力取撥動鋼尺,鋼尺伸出桌面越短,鋼尺振動的頻率越低 | |
B. | 圖乙:炎熱夏天共路上的海市蜃樓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現象造成的 | |
C. | 圖丙:人佩戴的凹透鏡可以矯正遠視眼 | |
D. | 圖丁:同學乙看到水面比路面暗,是因為背向月亮,水面上發生鏡面反射的光沒有進入眼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