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頻率越高的電磁波在空中傳播得越快 | |
B. | 汽車利用衛星系統進行導航,其信息傳遞的媒介與“B超相同” | |
C. | 核電站利用核裂變獲取能量,太陽內部則是發生核聚變釋放能量 | |
D. | 石油、天然氣和鈾礦屬于可再生能源 |
分析 (1)電磁波傳播的速度為光速,與頻率大小無關;
(2)圖片和聲音等信號調制到電磁波上,把電磁波當成載體發射出去,電磁波比超聲波、次聲波具有更強的穿透力,人們日常生活中用的電視信號、手機信號都是利用電磁波傳遞信號的;
(3)核能分為核裂變能和核聚變能兩種,裂變分為兩種:可控鏈式反應和不可控鏈式反應,前者主要應用在核反應堆中,后者應用在原子彈中;聚變主要應用在氫彈上;
(4)能夠源源不斷的從自然界得到補充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短期內不能從自然界得到補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等.
解答 解:
A、電磁波傳播的速度為光速,與頻率大小無關,故A錯誤;
B、衛星導航系統傳遞信息利用的是電磁波,“B超”是利用超聲波,故B錯誤;
C、核能分為核裂變能和核聚變能兩種,核能發電是利用鈾原子核裂變時放出的核能來發電的,太陽和許多恒星內部都進行著大規模的聚變反應,并以光和熱的形式將核能輻射出來,故C正確;
D、石油、天然氣和鈾礦屬于非可再生能源,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電磁波的傳播速度、電磁波的利用、利用核能的方式和能源的分類,知識點較多,屬于基礎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重力做了12000J的功 | B. | 有用功為3600J | ||
C. | 該裝置的機械效率為80% | D. | 拉力F的功率為500W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中,小車由靜止釋放,通過相同路程,斜面的傾角越大,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越大 | |
B. | 正在進站的火車可近似看成做勻速直線運動 | |
C. | 電瓶車的正常行駛速度約為4km/h | |
D. | 地球同步衛星圍繞地球飛行時,以地面為參照物,衛星是運動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7屆廣東省深圳市九年級3月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三組同學用一個彈簧測力計、一個物體、兩個相同的燒杯(分別裝有一定量的水和鹽水)、鐵架臺,分別進行以下實驗探究: [第一組]: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過程如圖所示:
(1)比較實驗步驟①、②、③的數據可以得出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 __________ 有關;
(2)比較實驗步驟③、④的數據可以得出物體所受到的浮力大小與 ___________ 有關; [第二組]: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實驗過程如圖所示:
(3)按照如圖所示的實驗順序,會使得 _________________ (選填“物體所受浮力”、“排開水的重力”)測量錯誤,并且測量結果會 ___________ (選填“偏大”、“偏小”).
(4)如果第二組實驗步驟正確能得到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 (填F浮與G排的關系)[第三組]:探究浮力大小是否與液體多少有關;實驗過程如圖所示:
(5)步驟②中將物體浸入水中;然后減少容器中水量,使得水面的下降,如步驟③所示.步驟③中物理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 N. 同學根據實驗數據,認為浮力變小的原因是由于燒杯中的水變少了,你認為他的結論是 ______ (選填“正確”、“錯誤”)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伽利略最早推理得出一個運動的物體如果不受外力,將會永遠運動下去 | |
B. | 法拉第首先發現了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 | |
C. | 奧斯特首先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 | |
D. | 帕斯卡實驗最早比較精確地測出了大氣壓的數值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