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分析:(1)①量筒的讀數:確定每一個大格和每一個小格代表的示數,讀出液面對應的刻度值.
②根據天平的正確使用進行判斷:
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
調節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橫梁平衡;
物體放在天平的左盤,砝碼放在天平的右盤,使天平的橫梁重新平衡;
物體的質量等于砝碼的質量加游碼對應的刻度值.
③物體的質量等于砝碼的質量加游碼對應的刻度值.
物體的體積等于物體浸沒水前后水面對應刻度值的差.
知道物體的質量和體積,根據密度公式求出物體的密度.
(2)方法一:利用比被測液體密度大的金屬塊,測量金屬塊在空氣中的重力,把金屬塊浸沒在被測液體中,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求出浮力,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列出等式,求出被測液體的密度.
方法二:利用比被測液體密度大的金屬塊,測量金屬塊在空氣中的重力,把金屬塊分別浸沒在被測液體和水中,分別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分別求出金屬塊在被測液體和水中受到的浮力,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分別求出金屬塊排開被測液體和水的體積,根據物體排開被測液體和排開水的體積相等列出等式,求出被測液體的密度.
解答:解:(1)②量筒每一個大格代表10ml,每一個小格代表1ml,水和金屬塊的總體積是40ml,
水的體積是20ml,
所以金屬塊的體積:V=40ml-20ml=20ml=20cm
3.
③a.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動游碼到零刻度線上.
b.如圖橫梁右端上翹,平衡螺母向上翹的右端移動,使天平平衡.
c.金屬塊的質量:m=100g+50g+5g+2.8g=157.8g.
④計算金屬塊的密度是:ρ=

=

=7.89g/cm
3=7.89×10
3kg/m
3.
由于先測量金屬塊的體積,然后測量金屬塊的質量,金屬塊上會沾有一些水,導致質量測量值偏大,所以金屬塊密度測量值偏大.
(2)方法一:
實驗步驟:①用細線把金屬塊拴好,用彈簧測力計測金屬塊的重力G;
②在量筒中倒入適量水,體積為V
1;
③把金屬塊浸沒在量筒的水中,此時液面示數為V
2;
④燒杯中倒入適量水,用彈簧測力計測金屬塊浸沒在未知液體中(未接觸燒杯底)的示數F.
分析:金屬塊受到的浮力:F
浮=G-F,金屬塊排開水的體積:V
排=V
2-V
1,
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得:G-F=ρ(V
2-V
1)g,
所以,未知液體密度的表達式:ρ=

.
所以實驗需要的器材:彈簧測力計、量筒、金屬塊、細線、水、燒杯.
方法二:
主要實驗步驟:
①用細線把金屬塊拴好,用彈簧測力計測金屬塊的重力G;
②燒杯中倒入適量被測液體,用彈簧測力計測金屬塊浸沒在未知液體中(未接觸燒杯底)的示數F
1;
③燒杯中倒入適量水,用彈簧測力計測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未接觸燒杯底)的示數F
2.
分析:金屬塊在被測液體中受到的浮力:F
浮=G-F
1,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得:G-F
1=ρVg,所以V=

,
金屬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
浮=G-F
2,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得:G-F
2=ρ
水Vg,所以V=

,
因為金屬塊浸沒在被測液體中和浸沒中水中的體積相等,
所以,

=

,
所以,未知液體密度的表達式:ρ=

ρ
水.
所以實驗需要的器材:彈簧測力計、金屬塊、細線、水、燒杯.
故答案為:(1)40;將游碼移到零刻線處;右;157.8;7.89×10
3;偏大;
(2)方法一:
選用器材:彈簧測力計、量筒、金屬塊、細線、水、燒杯;
主要實驗步驟:
①用彈簧測力計測金屬塊的重力G;
②在量筒中倒入適量水,體積為V
1;
③把金屬塊浸沒在量筒的水中,此時液面示數為V
2;
④用彈簧測力計測金屬塊浸沒在未知液體中(未接觸燒杯底)的示數F.
未知液體密度的表達式:ρ=

.
方法二:
選用器材:彈簧測力計、金屬塊、細線、水、燒杯;
主要實驗步驟:
①用彈簧測力計測金屬塊的重力G;
②用彈簧測力計測金屬塊浸沒在未知液體中(未接觸燒杯底)的示數F
1;
③用彈簧測力計測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未接觸燒杯底)的示數F
2.
未知液體密度的表達式:ρ=

ρ
水.
點評:本題考查了固體和液體的密度,這兩個實驗都是初中最重要的實驗,尤其缺少天平或缺少量筒,給實驗帶來很大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