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小組同學研究靜止在斜面上的物體對斜面的壓力大小與物體重力大小的關系,他們選擇一輕質硬直尺作為斜面,在直尺的中點A處用細線掛上一重力G為1牛的鉤碼作為重物,直尺下端可以繞O點轉動,在直尺上端B點沿垂直于直尺方向向上施加一拉力FB為0.3牛,使直尺保持傾角α不變,然后撤去鉤碼,在A點沿垂直于直尺方向向下施加一拉力FA為0.6牛,恰能使直尺保持傾角為α不變且FB大小仍為0.3牛,如圖(a)所示.接著改變鉤碼的數量,重復實驗步驟,如圖(b)、(c)所示.
(1)實驗中直尺在FB和FA的作用下與在FB和G作用下都能夠保持傾角α不變,是因為直尺滿足了條件的緣故,此時FA的作用效果與G的作用效果是的.
(2)分析比較(a)、(b)和(c)可得出初步結論;靜止于傾角不變的斜面上的物體, .
(3)實驗中該小組同學發現在物體重力不變的條件下,可以通過來增大物體對斜面的壓力(填入你認為正確的選擇字母:
A.作用點A向B移動
B.作用點A向O點移動
C.減小傾角α
D.增大傾角α)
(4)關于靜止在斜面上的物體對斜面的壓力方向與物體重力方向間夾角的大小,該小組用學經過討論后認為夾角應該α(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
(1)杠桿平衡的;相同
(2)對斜面的壓力大小與物體重力大小成正比
(3)C
(4)等于
【解析】解:(1)由于直尺在FB和FA的作用下與在FB和G作用下都能夠保持傾角α不變,說明直尺能處于平衡狀態,則直尺滿足了杠桿平衡的條件; 壓力FA與鉤碼的重力G對杠桿的作用效果都是使直尺順時針轉動,由于同一幅圖中兩次FB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都相同,所以FA的作用效果與G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2)分析比較(a)、(b)和(c)的數據可知:物體重力大小增大為原來的幾倍,物體對斜面的壓力大小也增大為原來的幾倍,所以,物體對斜面的壓力大小與物體重力大小成正比.(3)物體在水平面上對水平面的壓力與物體的重力相等,當傾角α增大時物體對斜面的壓力變小,所以在物體重力不變的條件下,可以通過減小傾角α來增大物體對斜面的壓力,故C正確;
當物體在傾角α一定的斜面上時,物體對斜面的壓力不變,與物體對斜面的作用點位置無關,故AB錯誤;(4)由于物體對斜面的壓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物體重力方向豎直向下(即與水平面垂直),根據直角三角形的關系可知,物體對斜面的壓力方向與物體重力方向間夾角的大小等于α.
所以答案是:(1)杠桿平衡的;相同;(2)對斜面的壓力大小與物體重力大小成正比;(3)C;(4)等于.
【考點精析】解答此題的關鍵在于理解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別的相關知識,掌握壓力:指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壓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體發生形變.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同學們提出了如下猜想: A.可能與液體的密度ρ1有關;
B.可能與物體的密度ρ2有關;
C.可能與物體的體積V1有關;
D.可能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V2有關;
E.可能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h有關.
小明所在的實驗小組得到的實驗器材有:柱形鐵塊一個、彈簧測力計一個、一杯水(足夠多)、細線.
(1)只用這些器材,他們可以驗證上述猜想中的E和(填序號即可)是否正確.
(2)他們在驗證猜想E的過程中,先讓鐵塊靜止在如圖所示的狀態,讀出測力計的示數F1 . 接著向下移動測力計和鐵塊,增大深度h,待鐵塊處于狀態時,再讀出測力計的示數F2 , 繼續增大h,重復上述操作.若每次測量,測力計的示數都相等,說明猜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甲同學要測定標有“4.5V”字樣小燈泡的電功率,乙同學要測定一個未知電阻的阻值,他們分別選取了電源電壓、滑動變阻器規格等完全相同的兩套實驗器材.他們都正確連接電路并規范地進行實驗.閉合電鍵,他們各自將數據記錄在表一、表二的序號1中.接著他們移動變阻器滑片的位置.又記錄了兩組數據在表格中(未全).其中甲同學在讀取序號2的數據時,滑恰好在變阻器的中點處,又記錄了兩組數據在表格中(未全).其中甲同學在讀數序號2的數據時,滑片恰好在變阻器的中點處(連入電路的阻值為最大值的一半);乙同學的讀取序號3的數據時,滑片處在變阻器的另一端. 表一(甲同學)
序號物理量 | 電壓(伏) | 電流(安) | 功率(瓦) |
1 | 2.0 | 0.16 | 0.32 |
2 | 4.5 | ||
3 | 5.5 | 0.24 | 1.32 |
表二(乙同學)
序號物理量 | 電壓(伏) | 電流(安) | 電阻(歐) |
1 | 3.0 | 0.14 | 21.4 |
2 | 5.5 | 0.26 | 21.2 |
3 | 0.46 |
(1)表一序號3中燈泡的亮度比正常發光時(選填“亮”或“暗”).表二中進行3次實驗的目的是為了(選填“尋找普通規律”或“減小誤差”).
(2)表一種所確定額數據是、 , 表二中所缺的數據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某同學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時,取兩段相同的蠟燭A和B,將A和B一前一后豎直立在直尺上.實驗過程中,眼睛始終在蠟燭A的一側觀察.
(1)實驗中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較像與物___的關系;兩段蠟燭相同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____關系
(2)將一張白紙放在鏡中的蠟燭像B處,紙張承接不到像,說明平面鏡成的是__
(3)在尋找像的位置時,小明無論怎樣調節后面的蠟燭,都不能與它重合,請你猜想原因可能是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薄壁圓柱形容器底面積為2×10﹣2米2 , 盛有0.3米深的水,置于水平地面上,求:
(1)容器內水的質量m水 .
(2)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力F水 .
(3)現將一個邊長為a、質量為m的正方體放入在容器內的水中后(水未溢出),容器對水平面的壓強增加量△p容恰好等于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增加量△p水 , 求該正方體的質量m的大小范圍(用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學習了光學知識后,愛動腦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現象。如圖所示,她們給兩個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別打上一個圓孔和一個方孔,再用兩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別將小孔對著燭焰和燈絲,可以看到燭焰和燈絲通過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較甲、乙兩圖,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 ________
(2)分析比較甲、丙兩圖,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 ___________
(3)通過實驗,可以看到燭焰和燈絲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實像,說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在探究物態變化的實驗中。
(1)如圖所示,將碘錘放入熱水中,觀察到碘錘中固態碘逐漸消失,紫色的碘蒸氣充滿碘錘,此過程固態碘發生的物態變化是________(填物態變化的名稱)。
(2)在上述實驗中,小明同學猜想:固態碘可能是先變成液體,再變成氣體,因為速度太快,液態碘出現的時間太短,因而沒有觀察到,為驗證猜想,他查詢了一些資料:通常情況下,碘的熔點是113.5℃,碘的沸點是184.4℃,水的沸點是100℃.請你根據上述資料分析說明小明的猜想為什么錯誤:________.
(3)小明在燒杯中放入適量的溫水,然后放入一小塊干冰(固態二氧化碳),此時觀察到水中有大量氣泡產生,同時水面有大量白霧。水中氣泡的主要成份是由________(選填“二氧化碳”或“水蒸氣”),水面上大量的白霧是由________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1所示是某型號電烙鐵工作原理圖,接通電源后分為工作和保溫兩個狀態.R1、R2為發熱電阻,且R2=4R1 , S為單刀雙擲開關連接在不同位置時完成工作和保溫的轉換.
(1)電阻R1的阻值;
(2)電烙鐵處于低檔位置時的發熱功率;
(3)如圖2所示是某次使用電烙鐵工作30min的圖象,則這段時間內電烙鐵消耗的總電能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是小華同學對一些測量儀器的使用與數據的記錄,正確的是( )
A. 小球直徑為1.1cm
B. 蘋果質量為162g
C. 電能表的度數為43536KWh
D. 蘋果重力為1.4N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