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分析:根據以下知識分析答題:
(1)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質量越大,慣性越大,物體的運動狀態越難改變;
(2)車前面的玻璃相當于平面鏡,夜晚打開車內的燈時,車內物體會在玻璃上成像;
(3)組成物質的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通過擴散不同的物質分子會彼此進入對方物質內;
(4)由速度公式的變形公式s=vt求出反應時間內車的路程,然后由平均速度求出車在3s內的平均速度;
(5)根據慣性的防止與應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等知識分析答題.
解答:解:(1)滿載農藥的貨車質量大,慣性大,運動狀態不易改變,所以剎車后不易停下來.
(2)打開車內照明燈,車內的物體成像于擋風玻璃上,造成小汽車A的駕駛員無法看清前方景物,故A正確.
(3)農藥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擴散到周圍空間,從而使周圍幾百米內陸續出現人畜中毒.
(4)∵v=

,v
貨車=18km/h=5m/s,∴貨車司機的反應距離s
1=v
貨車t
1=5m/s×0.4s=2m,
貨車在3s內的平均速度v=

=

=

=3m/s;
(5):①摔出車外的人未系安全帶,安全帶的作用是防止防止現象對司乘人員造成傷害.
②小汽車A、B相撞部位相同,損毀情況大致相同,這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為:(1)滿載的貨車質量大慣性大,剎車后不易停下來;
(2)D;(3)擴散;(4)3;(5)慣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點評:本題考查了慣性的應用、平面鏡成像、擴散現象、求平均速度等知識點,涉及的知識較多,是一道綜合題,但難度不大,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即可正確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