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小磊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將凸透鏡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處,移動光屏使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圖甲所示,接著,他將凸透鏡A換成凸透鏡B并保持燭焰和透鏡位置不變,移動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如圖乙所示,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顯微鏡的物鏡成像原理與圖甲相同
B. 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顯微鏡的物鏡成像原理與圖乙相同
C. 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顯微鏡的物鏡成像原理與圖甲相同
D. 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顯微鏡的物鏡成像原理與圖乙相同
【答案】C
【解析】試題分析:(1)當物距處于f和2f之間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當物距大于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據此比較甲乙兩圖中凸透鏡焦距的大小關系;(2)顯微鏡有物鏡和目鏡組成,顯微鏡的物鏡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實像,目鏡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虛像.解:(1)由甲圖可知,物距u=35cm-5cm=30cm,此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所以物距處于f和2f之間,即f<30cm<2f,可得15cm<f<30cm;由乙圖可知,物距仍為30cm,此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所以30cm>2f,得f<15cm,所以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2)顯微鏡包括物鏡和目鏡,靠近物體的稱之為物鏡,另一個稱之為目鏡,物體首先由物鏡成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再經目鏡成一個正立、放大的虛像.因此,物鏡成像原理相當于投影儀,與圖甲相同;目鏡成像原理相當于放大鏡.可見ABD錯、C正確.故選C.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現象中,與“綠樹成蔭”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 山在水中的“倒影” B. 小孔成像
C. 筷子好像被水“折斷”了 D. 放大鏡把文字放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文和小紅想測石塊的密度,器材有:天平、砝碼、燒杯、足量的水、膠頭滴管。他們經過思考,進行下面的操作:
(1)小文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調節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小紅認為此操作有誤,錯誤是________。
(2)用調節好的天平稱石塊的質量,右盤中的砝碼和標尺上的游碼如圖甲所示,則石塊的質量為________g。
(3)為了測石塊體積,他們進行了如圖乙所示的實驗操作:
a.燒杯中裝有適量的水,標記好水面的位置,測得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103 g。
b.將石塊放入裝水的燒杯中,倒出超過標記處的水,并用膠頭滴管使水面恰好在標記處,測出此時燒杯、水、石塊全部的質量為145 g。
c.通過計算,石塊的密度為________kg/m3。
(4)實驗結束后,他們進行討論:若b操作中倒出水后,水面還高于標記處,這樣的情況下測出的密度值將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晚上小華鄰居家的孩子正在彈鋼琴,優美的琴聲是由物體的_______產生的。琴聲影響了小華的學習,她關上窗戶,這是在_______控制噪音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華同學先用水平推力F將質量為10㎏的物體在光滑水平面移動10m,再用同樣大小的水平推力F將質量為20㎏的物體在粗糙水平面移動10m,推力在這兩個過程中所做的功分別為W1和W2,關于它們之間的大小關系,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W1>W2 B.W1=W2 C.W1<W2 D.無法比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夏天,小明從冰箱冷凍室中取出幾個冰塊,放人裝有常溫礦泉水的杯中。過一會兒,他用吸管攪動冰塊,發現這幾個冰塊“粘”到一起了,如圖所示。請解釋這個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最近,流感生病同學較多,學校采取了統一消毒措施,所以一進教室就能聞到刺鼻的消毒粉的味道,這是一種___________現象,說明了____________,氣溫越高,刺鼻的味道更濃,說明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小球從斜面上A處由靜止滾下,經過B處,最終停在粗糙水平面上的C處,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小球由A處運動到B處,重力勢能主要轉化為動能
B.小球由B處運動到C處,阻力改變了小球的運動狀態
C.小球由A處運動到C處的過程中,做減速運動
D.小球停在C處時,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