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大力倡導“低碳生活,綠色出行”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市民上下班由坐汽車改騎自行車。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行車時,相對于車上的人,車是靜止的
B.行車時,車輪與地面之間的摩擦是滑動摩擦
C.剎車時,車很快停下來主要由于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D.騎車能節約能源、減少污染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1820年,丹麥科學家奧斯特在課堂上做實驗時偶然發現:當導線中通過電流時,它旁邊的磁針發生了偏轉,他進而繼續研究,終于證實了電流周圍存在 ,在世界上第一個發現了電和磁之間的聯系.如果把導線繞在圓筒上做成螺線管,通電時磁場就會變強,通電螺線管的極性與螺線管中的 方向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19世紀蒸汽機的使用改變了整個世界,從此社會進入了工業化時代.下列哪位科學家改良設計的蒸汽機對推動蒸汽機的使用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
A.阿基米德 B.瓦特 C.牛頓 D. 奧斯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均質正方體放入水中,靜止時物體有3/5的體積浸入水中,物體的密度是 kg/m3;若把該物體放入密度為0.8×103kg/m3的酒精中后;則該物體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p水與受到酒精的壓強p酒的關系是p水 p酒(選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彈簧測力計是測量力的大小的儀器,兩個同學同時用F1=4N的力拉一彈簧測力計的兩端,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________N。若將此彈簧測力計的一端固定在墻上,另一端用F2=8N的力拉它,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________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原創】關于力和機械,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的形變程度越大,產生的彈力就越大
B.浸入水中的物體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C.實際上使用機械不僅不能省功,還要費功
D.如果機械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機械效率就等于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汽車急剎車時,坐在車內傾倒的乘客會向前傾倒。這種現象可以用以下四句話來解釋:①乘客猝不及防,向前傾倒。②汽車很快停止運動,乘客的下半身也很快隨車停止運動。③乘客的上半身由于具有慣性,仍然向前運動。④坐在車里的乘客隨汽車向前運動,司機發現情況立即剎車。以上四句話最合理的排列順序是
A.④①②③ B.④②③① C.④③②① D.④②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做“研究液體的壓強”實驗時得到的幾組數據如下表:根據表中的數據,請回答下列問題:
序號 | 液體 | 深度/cm | 橡皮膜方向 | 壓強計左右液面高度差/cm |
1 | 水 | 5 | 朝上 | 4.9 |
2 | 水 | 5 | 朝下 | 4.9 |
3 | 水 | 5 | 朝側面 | 4.9 |
4 | 水 | 10 | 朝側面 | 9.7 |
5 | 水 | 15 | 朝側面 | 14.6 |
6 | 酒精 | 15 | 朝側面 | 11.8 |
(1)比較序號為 的三組數據,可得出的結論是:同種液體在同一深度處,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
(2)比較序號3、4、5的三組數據,可得出的結論是: .
(3)比較序號為 的兩組數據,可得出的結論是:在同一深度處,不同液體的壓強與密度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原創】關于功和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只有做功的物體才具有能量
B.做功的過程就是能量轉化的過程
C.在內燃機的一個做功沖程結束后,燃氣內能變為0,全部轉化成機械能
D.電流也可以做功,電流做功時要消耗電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