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觀察圖中所示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說明聲音可以在水中傳播
B. 停止擊鼓,鼓面的振動也立即停止
C. 高架道路兩側安裝透明板墻是為了阻擋車輛產生的噪聲,減少噪聲污染。
D. 小華咬住音叉叉股,發覺此時聽到的聲音比在空氣中要大的多,這個實驗表明聲音在固體中傳播速度比空氣快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a)所示,在盛有水的圓筒形容器內,鐵塊甲放在木塊乙上,木塊乙浮在水面上,木塊受的浮力為F,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為P,水面距容器底部的高度為h.現將甲取下并用輕繩系在乙的下方,如圖(b)所示,則
A. 浮力F減小 B. 壓強P減小 C. 高度h不變 D. 甲受到的合力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用圖示裝置探究“斜面機械效率”,實驗記錄如下表.
(1)沿斜面拉動物體時,應使其做________運動.
(2)根據圖示測力計的示數,拉力為________N,可知第2次實驗的機械效率為________%.由實驗可得初步結論:斜面傾斜程度相同時,________越小,機械效率越大.
(3)第1次實驗中,木塊所受摩擦力為________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受到方向不變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的大小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乙所示,物體運動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丙所示,由圖象可知,在整個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當t=1s時,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摩擦力為0N
B. 當t=3s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6N
C. 4~6s內,拉力做的功是16J
D. 2~4s內,物體的機械能保持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趣味鏈接
人類對火的認識和利用,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自己.可以說人類文明史,就是火的利用史.今天再讓你見一下具有靈性的火焰.靈性一:李斌用手摩擦一束細塑料包扎帶,由于靜電作用,包扎帶會張開.當他把火焰靠近包扎帶時發現包扎帶會合攏.靈性二:如圖所示,李斌在帶電體A的附近放置一支點燃的蠟燭,發現火焰會偏向A,且離A越近,火焰偏得越厲害.
(1)從以上材料中你認為火焰靈性一的原因是________.
(2)靈性二中其火焰偏向A的原因是________;就“火焰離A越近,偏得越厲害”的現象提出一個合理的猜想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小明將一把鋼尺緊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適當的長度,撥動鋼尺,可聽到聲音。逐漸增加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鋼尺振動逐漸減慢,發出聲音的音調會逐漸變 。小明還發現,當鋼尺伸出桌面超過一定長度時,雖然用同樣的力撥動鋼尺,卻聽不到聲音,這是由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物態變化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下列所示圖片的說法正確的是
A. 草葉上的露是液化現象,要放熱
B. 山峰間的霧是汽化現象,要吸熱
C. 樹枝上的霜是凝固現象,要放熱
D. 冬天冰凍衣服晾干是凝華現象,要吸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所示是小華研究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與正方體金屬塊A下表面離液面的距離h的關系實驗裝置.用彈簧測力計提著金屬塊A,使其緩慢浸入液體中(液體未溢出),得到F與h的關系圖像如圖乙所示.則金屬塊A一半浸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和金屬塊A的密度分別為
A. 4N,2.5×103kg/m3 B. 2N,2.5×103kg/m3
C. 4N,8.0×103kg/m3 D. 2N,8.0×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列出了相同條件下不同物質的密度及聲音在其中傳播的速度:
根據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A. 聲音傳播的速度隨著物質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 聲音傳播的速度隨著物質密度的增大而減小
C. 聲音在金屬中傳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氣體中傳播的速度
D. 聲音在金屬中傳播的速度隨著金屬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