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剩下的部分木塊會下沉,水對容器底的壓強增大 | |
B. | 剩下的部分木塊會上浮,水對容器底的壓強減小 | |
C. | 剩下的部分木塊會上浮,水對容器底的壓強增大 | |
D. | 剩下的部分木塊不上浮也不下沉,水對容器底的壓強不變 |
分析 木塊漂浮,木塊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截取露出水面的部分后,木塊的密度不變,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可知剩余木塊的狀態,仍為漂浮;
因為漂浮,木塊的重減少,木塊受到的浮力減小;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木塊排開水的體積變小,水深變小,再根據液體壓強公式可得水對容器底壓強的變化情況.
解答 解:將木塊露出水面的那部分截去后,木塊的密度不變,仍然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沒入水中的那部分木塊將要上浮;
將木塊露出水面的部分切去并取走后,木塊重力變小,因為木塊最終仍會漂浮,所以木塊受到的浮力變小,根據F浮=ρ水v排g可知木塊排開水的體積變小,容器內水面降低,水深變小,由p=ρgh可知,水對容器底的壓強減小.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了學生對液體壓強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漂浮條件的掌握和運用,本題關鍵:一是知道并利用好截取部分木塊后密度不變,二是知道木塊上浮→V排變小→水深變小.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實驗中選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 |
B. | 選取兩支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 | |
C. | 蠟燭遠離平面鏡時像變小是因為觀察的視角變大 | |
D. | 實驗中應多次改變蠟燭A的位置,使結論具有普遍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孤掌難鳴”--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詩句 | |
B. | “五月槐花香飄四野”--分子擴散運動 | |
C. | “月落烏啼霜滿天”--其中“月落”是地球繞月亮公轉造成的 | |
D. | “人在橋上走,橋流水不流”--其中“橋流水不流”現象中所選參照物是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22Ω | B. | 11Ω | C. | 110Ω | D. | 220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