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壓 U=2V | |||
次數 | 1 | 2 | 3 |
電阻 R/Ω | 5 | 10 | 20 |
電流 I/A | 0.2 | 0.1 |
電壓 U=2V | |||
次數 | 1 | 2 | 3 |
電阻 R/Ω | 5 | 10 | 20 |
電流 I/A | 0.2 | 0.1 |
分析 (1)根據表中數據確定電流表量程與電阻串聯,因電源為兩節干電池(每節干電池的電壓為1.5V),所以電壓表選0~3V的量程;電壓表在使用時必須并聯,且要注意“+”、“-”接線柱;
(2)滑動變阻器的作用:①是改變用電器兩端的電壓;②是改變通過用電器的電流;③是保護電路.所以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還應達到阻值最大處;
(3)電路的故障要么是短路、要么是斷路.閉合開關移動滑片時,電壓表有明顯的示數,說明與電壓表連接的電路完好,而電流表沒有示數,則說明電阻處出現斷路.
(4)根據圖2電流表小量程讀數;
(5)根據控制變量法,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時,需控制定值電阻的電壓相同,當換上大電阻時,根據分壓原理確定電壓表示數的變化,由串聯電路電壓的規律結合分壓原理確定滑片移動的方向;
(6)根據歐姆定律求出第一次電流大小,分析表中實驗數據可知:在電壓相同時,電流的大小與相對應電阻的大小乘積不變,得出結論.本實驗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變量法.
解答 解:(1)根據表中數據,電流表選用小量程與電阻串聯,電源電壓為3V,電壓表選用小量程與電阻并聯,連接的電路圖如圖:
(2)由滑動變阻器保護電路的作用可知: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還應達到阻值最大處,即滑片移動到D端;
(3)由電路故障的原因和題中信息可知:電阻處出現斷路時,出現閉合開關后,移動滑片時發現電流表沒有示數,電壓表有明顯的示數的現象.
(4)根據圖2電流表選用小量程,分度值為0.02A,示數為0.4A;
(5)根據串聯分壓原理可知,將定值電阻由5Ω改接成10Ω的電阻,電阻增大,其分得的電壓增大;
探究電流與電阻的實驗中應控制電壓不變,應保持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根據串聯電路電壓的規律可知應增大滑動變阻器分得的電壓,由分壓原理,應增大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中的電阻,所以滑片應向D端移動,使電壓表的示數為2V
(6)由歐姆定律,第1次電流為I1=$\frac{U}{{R}_{1}}$=$\frac{2V}{5Ω}$=0.4A,
分析表中實驗數據可知:電流與對應電阻的大小乘積不變,
可得結論:當電壓不變時,電流與電阻成反比.(或電壓不變時,電阻與電流的乘積是一個定值).本實驗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變量法.
故答案為:
(1)如上圖; (2)D; (3)斷路; (4)0.4; (5)變大; D; 2; (6)反比; (7)控制變量法.
點評 本題研究電流與電阻有什么關系,考查電路的連接、注意事項、故障分析、電流表讀數、操作過程及數據處理及控制變量法的運用.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所做的有用功為4J | B. | 所做的額外功為0.8J | ||
C. | 所做的總功為1.2J | D. | 此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5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空氣中的入射角i | 0° | 30° | 45° | 60° |
水中的折射角r | 0° | 22° | 32° | 40° |
玻璃中的折射角β | 0° | 17° | 24° | 3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 反映的是晶體熔化的圖象 | |
B. | ![]() 反映導體電流與電壓的關系,由圖可知R1>R2 | |
C. | ![]() 可以求出甲、乙兩物體的密度之比為5:3 | |
D. | ![]() 反映出物體的速度是10m/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