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恒定,R0:R=1:2.閉合開關S,電流表示數為0.4A,用比R阻值大5Ω的定值電阻代替R,電流表的示數為0.3 A.則電源電壓為_____V,定值電阻R0的阻值為_____Ω。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甲、乙兩個溢水杯,甲溢水杯盛滿酒精,乙溢水杯盛滿某種液體.將一不吸水的小球輕輕放入甲溢水杯中,小球下沉到杯底,溢出酒精的質量是40g;將小球從甲溢水杯中取出擦干,輕輕放入乙溢水杯中,小球漂浮且有的體積露出液面,溢出液體的質量是50g,已知ρ酒精=0.8×103kg/m3,下列計算正確的是( )
①小球的質量是40g
②小球的體積是50cm3
③液體的密度是1.1×103kg/m3
④小球的密度是0.9×103kg/m3.
A.只有①②正確 B.只有②③正確 C.只有②④正確 D.只有①③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某家用電熱水器的簡化電路圖,溫控開關S可根據水溫自動切換加熱和保溫兩種狀態,R1、R2是發熱電阻,熱水器主要參數如下表。[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
額定電壓 | 220V | 容積 | 30L |
加熱功率 | 2000W | 保溫功率 | 800W |
(1)開關S跳至_____觸點位置時,熱水器進入保溫狀態,水箱內裝滿水時,水的質量為_____kg。
(2)R2的阻值為多大_______?
(3)水箱中裝滿初溫為25℃的水,加熱使溫度升高到55℃,水需要吸收多少熱量__________?
(4)在上述加熱狀態下,熱水器正常工作35min需消耗多少電能______?加熱效率是多少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是科技小組的四位同學設計的安裝在潛水器上的顯示下潛深度的深度表的電路原理圖,其中R為壓敏電阻(用符號表示),R的阻值隨其所受水的壓強的增大(下潛深度的增加)而減小,R0為定值電阻,電源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電路設計要求潛水器下潛深度增大時,電路中的電表示數增大,如圖所示電路圖中符合設計要求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L為標有“6V、3W”的小燈泡,滑動變阻器R最大阻值為12歐,R0為定值電阻。求:
(1)小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阻。
(2)當S1、S2都斷開,滑片P滑到變阻器R的中點時,燈L恰好正常發光,求電源的電壓。
(3)當S1、S2都閉合,滑片P滑到b端時,電流表的示數為1.0安,求R0阻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帶閥門的圓柱形容器,底面積是200cm2,裝有12cm深的水,正方體M邊長為10cm,重20N,用細繩懸掛放入水中,有的體積露出水面,如圖所示.試求:
(1)正方體M的密度;
(2)圖示狀態正方體M受到的浮力;
(3)若從圖示狀態開始,通過閥門K緩慢放水,當容器中水面下降了2cm時,細繩剛好被拉斷,則細繩承受的最大拉力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李寧同學在張老師指導下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
(1)當蠟燭位于圖中B處時,移動光屏到D處,觀察到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此時像和物大小相等,則該凸透鏡焦距為_____cm。
(2)李寧同學把蠟燭移動到A處,屏上的像變得模糊,要使像變清晰,光屏應向_____(選填“左”或“右”)適當移動,此時光屏上的像應該是倒立、_____的實像。
(3)凸透鏡在生活中有很多應用,用凸透鏡做成的眼鏡適用于矯正_____。(選填“近視眼”或“遠視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班同學做“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的實驗,某小組連接了如圖甲所示的實物電路。
(1)請畫出對應的電路圖(電阻箱符號為)
(___)
(2)連接電路時,開關應_____。連好電路后,將電阻箱調至某一阻值,閉合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電壓表示數為一個適當的值U0,記錄電流表的示數和_____。
(3)改變電阻箱的阻值,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_____,并記錄相應數據。
(4)再次改變電阻箱阻值,發現無論怎樣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都不能達到(3)中的要求,引起這種情況的直接原因是_____。
(5)重復步驟(3)多次實驗,根據所得數據畫出電流隨電阻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你認為該小組實驗時的U0=_____V。
(6)進一步研究發現由圖線上的任一點和坐標軸圍成的矩形“面積”大小都相等,由此可以得出的實驗結論是_____。
(7)實驗結束后,小組間交流時,發現鄰組在相同的坐標系中畫出的圖象如圖丙所示,你認為圖象不同的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短文并回答問題。
雨
雨形成的基本過程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在高空遇到冷空氣凝結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小水滴或小冰晶相互碰撞、合并,變得越來越大,大到空氣浮力托不住的時候便會降落下來。在下落的過程中,小水滴或小冰晶受到的阻力是變化的,受到的阻力與其速度大小有關,物體的速度越大,其受到的空氣阻力越大。當低空溫度高于0℃時,小冰晶會熔化。最后落到地面便是雨。由于天然降水會溶解部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正常雨水略顯酸性。1982年6月,國際環境會議上正式將pH小于5.6的降水定為酸雨。
(1)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成小水滴,屬于______現象(填物態變化的名稱)。
(2)當空氣受到污染時有__________(填寫化學式)進入大氣,便會形成硫酸型酸雨。
(3)雨滴下落過程中(不考慮雨滴質量的變化和風速的影響),下列能反映速度變化規律的圖像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