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1年常州市二十四中中考模擬試卷物理試題 題型:填空題
四川境內地層深處有食鹽水。為了把地下食鹽水取出來,古人發明了竹筒井。竹筒井被譽為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如圖甲所示。竹筒井的鉆探原理是通過如下圖乙所示的裝置,使鉆頭一起一落上下運動,連續不斷,即可將井中巖石擊碎,然后再用專用工具將井中泥沙、碎石取出,直至打到食鹽水層。竹筒井一般深約100m,井口直徑10~12cm,為了防止井壁坍塌,古人用一種粗如碗口大小的竹子,將竹節淘空,筒筒相連,插入井中,起到了固定井壁的作用。取食鹽水時,將鉆頭換成取水桶,放入井底,將食鹽水裝滿,再扳起花車,食鹽水便取出來。請回答下列問題:
(1)打井時,為了增強擊碎巖石的效果,鉆頭的質量取大一些還是小一些好?
答:
理由:
(2)“花車”屬于我們學過的一種簡單機械,使用它提升重物時的優點是 。
(3)把食鹽水變成鹽主要經過“曬”和“煎”兩個過程。“曬”是通過太陽的曬提高食鹽水的濃度,“煎”是將曬過的食鹽水放入鍋中,經加熱獲取食鹽。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曬”涉及到的物態變化是汽化,而“煎”涉及到的物態變化是凝固 |
B.“曬”涉及到的物態變化是汽化,而“煎”涉及到的物態變化是凝華 |
C.“曬”涉及到的物態變化是升華,而“煎”涉及到的物態變化是凝固 |
D.“曬”和“煎”涉及到的物態變化都是汽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如圖甲所示,滲水井的排水管的管口,恰好被一塊底面積S為0.2m2,厚度d為0.2m的圓柱形石塊A蓋嚴,滲水井中有深度h為0.5m的水不能排放,小明站在地面上準備通過滑輪組將石塊取出.當石塊剛剛被水平提起,且水未排出時,小明對繩子的拉力為F1,地面對小明的支持力為N1;水被全部排出,當石塊勻速上升時,小明對繩子的拉力為F2,地面對小明的支持力為N2,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為80%,小明拉繩的功率為P,石塊上升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已知:小明所受重力G為800N,N1:N2=1:3,g取10N/kg,不計繩的質量,不計滑輪與軸的摩擦.求:
(1)水未排出時,水對石塊頂部的壓力F;
(2)石塊A的密度ρA;
(3)小明拉繩的功率P.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