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人類的祖先鉆木取火,為人類文明揭開了新的一頁.鉆木取火的一種方法如圖所示,將削尖的木棒伸到木板的洞里,用力壓住木棒來回拉動鉆弓.木棒在木板的洞里轉動時,板與棒互相摩擦,____能轉化為_______能,而熱集中在洞內,不易散發,提高了木棒尖端的溫度,當達到約260℃時木棒便開始燃燒.因木頭是熱的不良導體,故受熱厚度很薄,木棒受熱部分的質量只有0.25g.已知:來回拉一次鉆弓需1.0s,弓長為s=0.25m,人拉弓的力為16N,木頭的比熱容C=2.0×103J/(kg℃),室溫為20℃.問:
(1)人來回拉一次鉆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為多少________?
(2)人克服摩擦力做功使機械能轉化為內能,若其中有25%被木棒尖端吸收,則1s內可使木棒尖端溫度提高多少________ ℃?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把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可在距凸透鏡15cm處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將某一物體放在此透鏡前20cm處,可得到一個( )
A.倒立放大的實像
B.倒立縮小的實像
C.正立放大的實像
D.正立放大的虛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個冰塊的質量相同,溫度均為0℃。甲冰塊位于地面靜止,乙冰塊靜止在10米高處,這兩個冰塊
A. 機械能一樣大 B. 乙的機械能大
C. 甲的內能大 D. 乙的內能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分度值為1mm)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圖中的圓圈是小車到達A,B,C三處時電子表的顯示:
(1)該實驗是根據公式進行測量的.
(2)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坡度較(填“大、小”).
(3)請根據圖中所給信息回答:SAB=cm,tBC=s,vAC=m/s.
(4)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后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填“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面短文,回答問題.
人類和某些動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機.眼球內的晶狀體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光屏,我們看物體時,是通過睫狀肌的伸縮來調節晶狀體的彎曲程度,改變晶狀體的焦距,使不同遠近的物體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視網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實像,如圖所示.
眼睛與照相機的不同處是:人的眼睛是通過調節焦距來獲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機是通過改變像距使像變得清晰.
由眼睛的調節作用所能看清的最遠點,叫遠點,正常眼的遠點在極遠處.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點,叫近點,正常眼的近點約距眼10 cm.看物體時間較長也不易感到疲勞的距離叫明視距離,正常眼的明視距離25 cm.從眼的光心向物體兩端所引的兩條直線的夾角叫視角,視角越大,對物體的觀察就越清楚.
問題:
(1)通常同一物體,人由遠及近看會覺得它變得清楚且大些,這是因為人看物體的變大.
(2)某人視力正常,當他用鏡子長時間仔細觀察自己的臉部時,應當把鏡子拿到離眼睛 cm處最為合適.
(3)當物體在很遠地地方時,物體成像在視網膜上,當物體靠近人眼時,若晶狀體的焦距不變,則它的像將會落在視網膜(選填“前”、“上”或“后”)而導致看不清物體,但實際上,人眼在由遠到近地觀察物體時,晶狀體的焦距會(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所以人們還是能清晰地觀察到物體.
(4)目前很多近視患者戴隱形眼鏡來矯正視力.隱形眼鏡是一種直接貼在角膜表面的超
薄鏡片,可隨著眼球運動,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則此鏡片的邊緣厚度 0.05mm(選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在學校實驗室做“探究串、并聯電路電流規律”的實驗時,想到下面幾個問題:
(1)在甲、乙兩圖中,_______(選填“甲”或“乙”)圖是串聯電路.
(2)小明按圖甲連接好電路,并閉合開關S后,發現電流表的指針向零刻度線左側偏轉,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正電路,閉合開關S后,電流表A1的示數如圖丙所示,電流表A的示數如圖丁所示.則燈L1中電流為_________A,燈L2中電流為________A,干路中的電流為________A.
(4)小紅同學也選擇了如圖甲所示的電路進行實驗,記錄數據如表所示.她根據實驗數據得出如下結論:并聯電路中干路電流為支路電流的2倍.
①該結論__________(選填“正確”或“不正確”).
②有同學認為她的實驗有不完善之處,請你提出改進的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正確的實驗結論是:并聯電路中的干路電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及應用”的活動中,選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鏡.
(1)將凸透鏡安裝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圖甲所示,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cm.
(2)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安裝在光具座上,并調整蠟燭火焰、凸透鏡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上,為實驗探究做好準備.
(3)如圖乙所示,將點燃的蠟燭移到標尺10cm處,再移動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為止.生活中就是利用這一成像原理來工作的.
(4)在圖乙所示情況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向左移動一段距離后,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應在凸透鏡左側附近安裝一個焦距適當的 (凸透鏡/凹透鏡),這與 (近視/遠視)的矯正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如圖所示的光現象中,說法錯誤的是
A. 雨后天空中出現彩虹,說明白光是由色光組成的
B. 觀眾能從多角度看到銀幕上的圖像,是由于光在銀幕發生了鏡面反射
C. 用凹透鏡矯正近視眼
D. 用凸透鏡矯正遠視眼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