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大城市中禁止汽車鳴笛是在________處減小噪聲;在馬路兩邊種樹,有的路段安裝3~4m高的透明板墻是在________減小噪聲;在飛機旁的工作人員佩戴有耳罩的頭盔是在________處減弱噪聲.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十七章 第3節 電阻的測量 同步測試卷 題型:實驗題
在做測量定值電阻Rx阻值的實驗中:
①小紅同學根據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圖,將實驗器材連接成實驗電路(如圖乙所示).同小組的小花同學在檢查電路時認為:從實驗目的來看,小紅在實驗電路的連接上有一根導線連接錯了.請你在接錯的那根導線上打“×”,并畫出正確的連接.________
②將電路改接正確之后,小紅同學閉合開關,調節滑片,當電流表的示數為0.2A時,電壓表的示數如圖丙所示,則電壓表的示數是________ V,被測電阻Rx的阻值是________Ω.
③小紅和小花兩位同學都為自己在全班首先獲得測量結果而高興,準備整理實驗器材,結束實驗.針對這種情況,你對她們提出的建議是________;你提出這個建議的目的是________.
④為了測量“3.8V”的小燈泡的額定功率,小紅同學斷開開關后,首先把定值電阻換接成“3.8V”的小燈泡,把兩節干電池換成4.5V的學生電源,然后將電壓表的量程改接為________.
⑤小紅同學閉合開關之后,就發現燈L很亮,電流表的示數大,則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
⑥接著小紅同學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小燈泡正常發光,此時電流表的示數如圖丁所示,則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為________ 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3.2“熔化和凝固”過關檢測練習題 題型:填空題
如圖是小天探究某晶體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線,根據圖像可知該晶體的熔點是_______℃,它在熔化過程中需要________(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3.2“熔化和凝固”過關檢測練習題 題型:單選題
在圖所示的甲、乙、丙三種固體的熔化圖象,由此圖象可以判斷
A. 甲是晶體,乙、丙是非晶體
B. 乙是晶體,甲、丙是非晶體
C. 乙是非晶體,甲的熔點比丙低
D. 乙是非晶體,甲的熔點比丙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2.4“噪聲的危害與利用”知識拓展練習題 題型:簡答題
某省的一座石油化工總廠熱電廠“油改煤”工程在實行對一新建爐點火時,發生了累計長達34h的噪聲污染,環保監測部門在距該廠500m處測得此次噪聲的強度為90dB~100dB.
根據以上資料,試
(1)該廠周圍學校的學生、居民區的居民會受到什么樣的影響?
(2)如果你是該城市的規劃設計師,你會采取什么措施來減少噪聲對居民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2.4“噪聲的危害與利用”知識拓展練習題 題型:填空題
“大媽廣場舞,吵得我好辛苦”,說明健身的同時,也產生了噪聲,為了共建和諧社會,社區委員會與大媽溝通,跳舞時:(1)調小音量,屬于在 處減弱噪聲;(2)社區居民關閉門窗,屬于在 中減弱噪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2.4“噪聲的危害與利用”知識拓展練習題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是我們經常看到的禁鳴標志, 1998年中山主城區就推行了"禁鳴"措施,進入城區的主干道也都懸掛了"禁鳴"標識,但機動車鳴笛所產生的噪音愈演愈烈。請你在下列方法中,選出與這種控制噪聲的方法相同的是
A. 在摩托車上安裝消聲器 B. 在道路旁設置隔聲板
C. 工人戴上防噪聲耳罩 D. 上課時關閉教室的門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3.1“溫度”綜合檢測練習題 題型:填空題
體溫計的最小刻度值為0.1℃,它比常用溫度計的準確程度要________(填“高”或“低”)一些,一個體溫計的示數為38℃,如果沒甩,就用它給另一個體溫為36.5℃的人測量體溫,則測量結果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3.1“溫度”知識歸納練習題 題型:單選題
一位經驗不足的護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體溫計連續測了甲、乙、丙三人的體溫,中途沒有將水銀甩下去,結果測得三人的體溫都是39.5℃,有關三人的真實體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三個人體溫都是39.5℃ B. 甲的體溫一定是39.5℃
C. 乙、丙兩人的體溫都一定低于39.5℃ D. 乙、丙兩人的體溫都高于39.5℃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