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和小紅一起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
(1)實驗前,將杠桿的中點置于支架上,當杠桿靜止時發現杠桿停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小明將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調,小紅認為也可以將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調(選填“右”或“左”),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桿的兩端加掛鉤碼,并移動鉤碼,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乙所示,并測出力臂.多次實驗并把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次數 | F1/N | l1/cm | F2/N | l2/cm |
1 | 1 | 10 | 2 | 5 |
2 | 2 | 10 | 1 | 20 |
3 | 2 | 15 | 3 | 10 |
實驗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_______;多次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
(3)小明根據以上數據得出杠桿平衡的條件是:_______.
(4)小紅將圖乙中杠桿兩側的鉤碼各取下一個,杠桿會_______(選填“右側下降”或“左側下降”).
(5)若小明只將圖乙中的杠桿左側的兩個鉤碼取下,要使杠桿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右側鉤碼_______(說出鉤碼移動的方向及格數).
(1)右(2)便于測量力臂、尋找普遍規律(或得出可靠結論)(3)F1×L1=F2×L2 (或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4)左側下降(5)向左移動2格
【解析】
試題分析:(1) 杠桿左端下沉,應將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均可)向右調節,直至重心移到支點處,使杠桿重力的力臂為零,這樣就減小了杠桿的自重對實驗的影響;
(2)實驗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鉤碼對杠桿的拉力豎直向下,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可以直接在杠桿上讀出力臂的大小,便于測量力臂;多次實驗的目的是:尋找普遍規律(或得出可靠結論),避免因數據過少而得出結論具有片面性。
(3)小明根據以上數據得出杠桿平衡的條件的普遍規律是F1×L1=F2×L2 (或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4)設每個鉤碼重G,杠桿的分度值為L,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左邊=3G×2L=6GL;右邊=2G×3L=6GL;
如果在兩側鉤碼下再各取下一個相同的鉤碼后:左邊=2G×2L=4GL;右邊=G×3L=3GL;杠桿不再水平平衡,左邊會下沉.
(5)杠桿左側的兩個鉤碼取下,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F1×L1=F2×L2,左邊=G×2L=2GL;則右邊=2G×L,即向左移動2格;
考點: 杠桿的平衡條件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鎮江丹徒區初三10月調研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粗略測量小明同學引體向上運動的功率時,下列物理量不需要測量的是( )
A.單杠的高度 B.小明的質量
C.每次身體上升的高度 D.做引體向上的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揚州江都區仙城聯合體初三10月聯考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如圖,彈弓是一種常見的玩具,它能把“子彈”彈出去.小明同學用彈弓研究彈性勢能的大小與物體形變的關系。通過實驗他觀察的記錄是:彈弓的橡皮筋被拉得越長,“子彈”射得越遠。
(1)彈弓彈性勢能的大小是通過 來比較的;
(2)當彈弓橡皮筋形變相同時,所用的“子彈”質量不同,射出去的距離也不同,質量較大的子彈,射出的距離 (大/小),所以實驗中所選用“子彈”的 應是相同的;
(3)實驗結論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揚州江都區仙城聯合體初三10月聯考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甲、乙兩位同學將同樣重的磚從一樓搬到三樓,甲用的時間比乙用的時間長。兩人對磚做功的大小關系是W甲 W乙(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對磚做功快的是 同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鹽城東臺蘇東雙語學校初三上期第一次檢測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5分)小明為了探究物體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他設計了如圖甲、乙所示的實驗,
(1)讓質量相同的兩個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別從A處和B處開始向下運動,然后與放在水平面上的紙盒相碰,紙盒在水平面上移動一段距離后靜止,如圖甲所示。
(2)讓不同質量的兩個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別從A處開始向下運動,然后與放在水平面上的紙盒相碰,紙盒在水平面上移動一段距離后靜止,如圖乙所示。上述甲、乙兩組實驗中:
①要探究動能與物體運動速度的關系應選用 圖,選擇的理由是: 。
②乙圖中讓不同質量的兩個小球從同一高度滾下的目的是 。
③實驗中我們無法直接觀察到小球動能的大小,我們可以通過觀察 來判斷小球動能的大小。
④甲組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無錫前洲中學初三上期第一次練習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用相同的滑輪和繩子分別組成如圖所示的甲、乙兩個滑輪組,把相同的重物勻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不計繩重及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繩子受的拉力F1和F2大小相等,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相同
B.繩子受的拉力F1和F2大小不相等,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不同
C.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不相等,拉力對滑輪組所做的功相等
D.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不相等,拉力對滑輪組所做的功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