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 第十一章功和機械能 單元測試卷 題型:實驗題
綜合實驗(可以配圖說明)
小雨要探究“物體重力勢能的大小與材料的關系”,請完成實驗設計方案.
器材:木楔、細沙_______(請從下列器材中選取2項,填寫字母序號)
A.質量相同的銅塊、鐵塊和鋁塊;
B.體積相同的銅塊、鋁塊和木塊;
C.刻度尺
實驗步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數據記錄表格: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一章《機械運動》單元檢測試卷 題型:多選題
P、Q是同一直線上相距12米的兩點,甲從P點、乙從Q點同時沿直線相向而行,它們運動的s﹣t圖像如圖所示,分析圖像可知
A.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 經過3秒,甲、乙相距4米
C. 乙到達P點時,甲離Q點6米
D. 甲到達Q點時,乙離P點2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9年人教新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四章《光現象》單元測試卷 題型:填空題
如題圖所示,小焯想通過A、B兩張紙片上的小孔看見燭焰,他應將燭焰、兩個小孔和人眼調到同一直線上,這樣操作的依據是________.操作過程中他還在B紙片上看到了一個燭焰的像,這個像是________ (填“正立”或“倒立”)的________(填“虛像”或“實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9年人教新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四章《光現象》單元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光的說法錯誤的是
A. 光從空氣進入水中,傳播方向不一定改變
B. 人能通過平靜的湖面看到自己的臉是光的反射現象
C. 高樓大廈玻璃幕墻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
D. 清晨,我們看到地平線下的“太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北師大版(北京)八年級全冊物理第七章熱現象練習題 題型:實驗題
在探究“水的沸騰”的實驗中,當水溫升到90℃時,小軍同學每隔1min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直到水沸騰5min后停止讀數,部分數據記錄如下表:
(1)組裝器材時,應先固定圖甲中的_____(選填“A”或“B”)
(2)根據表中實驗數據,可判斷出當時的大氣壓___(選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標準大氣壓。
(3)同時,小華和小明也做了該實驗,根據各自數據,他們在坐標紙上分別畫出了如圖所示圖線。若加熱條件完全相同,整個過程中兩人的操作都規范準確。根據圖線你認為造成兩同學圖線差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北師大版(北京)八年級全冊物理第七章熱現象練習題 題型:填空題
我國沿海地區的晝夜溫差比新疆沙漠地帶要________ 得多,這主要是因為水的________ 比較大的緣故,相同質量的海水和砂石,吸收相同的熱量后,________ 的溫度升高得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北師大版(北京)八年級全冊物理 第八章 光現象 練習題 題型:填空題
根據所學知識填空:
(1)“一葉蔽目,不見泰山”這句話說明了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________傳播的;
(2)站在晉江的河岸上,有時可以看到河中的小魚游來游去,老師說我們看到的只是魚的________像,這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
(3)坐在教室每個位置的同學都可以看得見老師寫在黑板中間的字,這是由于________的緣故;但是對于黑板右邊的字,坐在教室前排左邊的同學總感覺黑板“反光”而看不清,這又是由于________的緣故.(選填“光的鏡面反射”或“光的漫反射”)
(4)湖邊的路燈距湖面高3m,湖水深7m,映在平靜湖水中燈的“倒影”距離湖面________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9年人教新版九年級上冊物理第十四章《內能的利用》單元測試卷 題型:填空題
不少人曾經設想制造一種不需要動力就可以源源不斷地對外做功的“永動機”。這個設想不可能實現的根本原因在于它違反了_____定律。能源利用的實質是能量的轉化或轉移,因為能量的轉化或轉移具有_____性,所以,人類可利用的能量不斷減少,開發利用新能源是當務之急。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