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已知凸透鏡焦距為10cm,當光屏上成縮小、倒立的燭焰的像時,燭焰(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為( )
A. 大于20cm B. 等于20cm C. 大于10cm且小于20cm D. 小于10cm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8-2019學年度人教版物理九年級單元檢測題 第十九章 生活用電 題型:單選題
關于家庭電路和安全用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保險絲必須裝在零線上
B. 使用電冰箱時,金屬外殼必須接地
C. 當保險絲熔斷后,可以用銅絲代替
D. 發現有人觸電后,應立即用手把他拉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物理九年級全冊 第十八章 電功率 第4節 焦耳定律 同步練習題 題型:單選題
(題文)如圖是一個油量表的示意圖,滑動變阻器規格為“20Ω 1A”.閉合開關,當浮球最低時滑片P滑到a端,電流表示數為0.3A,當浮球最高時,滑片P滑到b端,電流表示數為0.5A.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電阻R1的阻值為30Ω
B. 電源電壓為15V
C. 在加滿油后,1min內電阻R1產生的熱量為450J
D. 電阻R1最小功率為7.5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 5.3凸透鏡成像規律 同步測試卷 題型:填空題
小明同學在做“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所示,A、B、C分別是主光軸上的點.F和2F分別為1倍焦距和2倍焦距.他把點燃的蠟燭放在________點上,能夠得到倒立、縮小的實像.他把點燃的蠟燭放到C點上,也可以成像,其原理和________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 5.3凸透鏡成像規律 同步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某班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記錄并繪制了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u跟像到凸透鏡的距離v之間關系的圖象,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該凸透鏡的焦距是20cm
B. 當u=15cm時,在光屏上能得到一個縮小的像
C. 當u=25cm時成放大的像,投影儀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制成的
D. 把物體從距凸透鏡10cm處移動到30cm處的過程中,像逐漸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 5.4眼睛和眼鏡 同步測試卷 題型:填空題
閱讀下面短文,回答問題.
人類和某些動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機.眼球內的晶狀體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光屏,我們看物體時,是通過睫狀肌的伸縮來調節晶狀體的彎曲程度,改變晶狀體的焦距,使不同遠近的物體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視網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實像,如圖所示.
眼睛與照相機的不同處是:人的眼睛是通過調節焦距來獲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機是通過改變像距使像變得清晰.
由眼睛的調節作用所能看清的最遠點,叫遠點,正常眼的遠點在極遠處.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點,叫近點,正常眼的近點約距眼10 cm.看物體時間較長也不易感到疲勞的距離叫明視距離,正常眼的明視距離25 cm.從眼的光心向物體兩端所引的兩條直線的夾角叫視角,視角越大,對物體的觀察就越清楚.
問題:
(1)通常同一物體,人由遠及近看會覺得它變得清楚且大些,這是因為人看物體的________變大.
(2)某人視力正常,當他用鏡子長時間仔細觀察自己的臉部時,應當把鏡子拿到離眼睛________ cm處最為合適.
(3)當物體在很遠地地方時,物體成像在視網膜上,當物體靠近人眼時,若晶狀體的焦距不變,則它的像將會落在視網膜________(選填“前”、“上”或“后”)而導致看不清物體,但實際上,人眼在由遠到近地觀察物體時,晶狀體的焦距會________(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所以人們還是能清晰地觀察到物體.
(4)目前很多近視患者戴隱形眼鏡來矯正視力.隱形眼鏡是一種直接貼在角膜表面的超
薄鏡片,可隨著眼球運動,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則此鏡片的邊緣厚度________ 0.05mm(選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 5.4眼睛和眼鏡 同步測試卷 題型:填空題
每年6月6日是全國“愛眼日”,今年“愛眼日”的主題是“‘目’浴陽光,預防近視”近視眼的成像示意圖是如圖的________圖,應該佩戴由________透鏡制成的眼鏡來矯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 6.1質量 同步測試卷 題型:實驗題
學習了“質量”一節后,小明產生了這樣一個疑問:物體的質量與其形狀是否有關呢?為此,愛動腦筋的小明設計了一個實驗來探究這個問題,他選用一塊橡皮泥作為被研究的物體,將橡皮泥捍成各種形狀,用天平分別稱出其質量,并將數據記錄在下表中:
(1)小明實驗時選用橡皮泥作為實驗的材料,你認為選用這種材料對他的實驗操作有什么好處?_______;
(2)由小明的實驗,你得出的結論是:物體的質量與其形狀_______;
(3)小明所列的表格中,并沒有也不可能將橡皮泥所能捏出的形狀都列出,但仍然能由此得出結論,這種研究問題得出結論的方法叫做_______(選填序號).
A.類比法 B.綜合法 C.歸納法 D.等效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 6.2密度 同步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是甲和乙兩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圖象,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甲物質的密度是乙物質的2倍
B. 體積為2 cm3的乙物質的質量為20 g
C. 質量為15 g的甲物質的體積為1.5 cm3
D. 當甲和乙兩物質的質量相同時,乙物質的體積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