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兩個燈泡的銘牌分別是“PZ220-25”、“PZ220-100”,關于這兩個燈泡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甲燈的燈絲粗、電阻大 B. 乙燈的燈絲細、電阻小
C. 甲燈的燈絲細、電阻大 D. 乙燈的燈絲粗、電阻大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物態變化第2節 熔化和凝固同步練習 題型:實驗題
俊杰同學用圖甲的實驗裝置探究“某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
(1)加熱過程中某一時刻溫度計的示數如圖乙所示,讀數為________℃;
(2)根據實驗數據,俊杰繪出了熔化圖象丙,由圖象可知,此固體是________(填“晶體”或“非晶體”),物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變”),CD段物體處于________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8-2019年蘇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第11章簡單機械和功單元綜合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把兩個雞蛋托起1米的高度所做的功大約為( )
A. 1焦 B. 10焦 C. 100焦 D. 1000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蘇科版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冊物理第14章歐姆定律單元綜合測試卷 題型:計算題
在圖10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為12伏且保持不變,電阻R1的阻值為10歐,滑動變阻器R2上標有“50Ω 2A”字樣。閉合電鍵S后,電流表A的示數為0.3安。
① 求電阻R1兩端的電壓U1。
② 求此時變阻器R2兩端的電壓U2及消耗的電功率P2。
③ 現有阻值分別為R、2R的定值電阻,最大阻值分別為4R、10R的滑動變阻器,請選擇定值電阻、變阻器各一個分別替換R1、R2,要求:在移動變阻器滑片P的過程中,電流表示數的變化量最大。
選擇:阻值為的定值電阻、最大阻值為的滑動變阻器。
求出:電流表示數的最大變化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蘇科版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冊物理第14章歐姆定律單元綜合測試卷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的電路,電源電壓保持不變。閉合開關S,調節滑動變阻器,兩電壓表的示數隨電路中電流變化的圖線如圖所示。根據圖線的信息可知,電源電壓為_________V,電阻R2的最大阻值為________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蘇科版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冊物理第14章歐姆定律單元綜合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兩端電壓保持不變,當開關S閉合時,燈L正常發光.如果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電壓表的示數變大,燈L變亮
B. 電壓表的示數變小,燈L變暗
C. 電壓表的示數變大,燈L變暗
D. 電壓表的示數變小,燈L變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滬粵版八年級物理上冊同步練習題:1.1 希望你喜愛物理 題型:填空題
面對神奇的物理現象,人們在迷茫、好奇、敬畏的同時,不斷地努力探索.如圖所示是在物理學的發展中作出過巨大貢獻的科學巨匠,你能根據介紹說出他們的名字嗎?
甲 乙 丙 丁
(1)如圖甲所示,他是著名的天文學家、自然科學的先驅.他用日心說否定了影響人類達千年之久的托勒密地心說,有力地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程.他是__________.
(2)如圖乙所示,他是經典力學和實驗物理學的先驅,他率先用望遠鏡觀察天空,由此得到的關于天體運行的結果,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說.他是________.
(3)如圖丙所示,他被人們譽為偉大的物理學家.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構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經典物理學體系.他發現日月星辰的運轉與蘋果下落有某些相似之處,從而建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運動三大定律.他是________.
(4)如圖丁所示,他被譽為20世紀杰出的物理學家.他認為:當物體的運動速度接近光速時,人們所熟悉的空間和時間等概念都會發生變化.他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8-2019 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 第四章 光現象 單元綜合測試卷 題型:填空題
平面鏡成的像是_____像,像和物體大小________;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_________;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 第三章 物態變化 單元綜合檢測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物態變化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表面變濕了,是升華現象
B. 公路上瀝青高溫下變軟了,是熔化現象
C. 衣櫥中的樟腦丸變小了,是汽化現象
D. 陽臺上的濕衣服變干了,是液化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