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金屬塊A通過輕繩系于木塊C的下方,靜止在水中;金屬塊B平放在木塊D的上表面,靜止在水面上。已知長方體木塊C和D密度、體積、形狀均完全相同,密度是水密度的一半,它們的上表面均正好與水面相平;金屬塊A和B的體積、形狀完全相同,它們各自的體積是單個木塊體積的一半,則A、B的密度之比為
A. 3:1 B. 2:1
C. 6:1 D. 4:1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所示,電源電壓恒定,燈泡L上標有“12V 9.6W“的字樣,滑動變阻器R2銘牌上標有“20Ω 1.5A“。定值電阻R1和燈泡L的電流隨電壓變化圖象如圖乙所示。當只閉合開關S、S2,滑片P位于b端時,燈泡L的實際功率為1W.求:
(1)燈泡L正常發光時的電阻;
(2)電源電壓;
(3)改變三個開關的狀態和調節滑動變阻器滑片的位置,電路消耗旳最大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為滑動變阻器,下列有關滑動變阻器的說法不正確的
A. 滑動變阻器一般與用電器串聯
B. 滑動變阻器通過改變電阻絲接入電路中的長度來改變電阻
C. 若接A、D接線柱,滑片P向右移動接入電路中阻值減小
D. 若接A、B接線柱,滑片P向右移動接入電路中阻值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電路研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阻的關系,電源電壓3V保持不變.調節電阻箱R1和滑動變阻器R2的滑片,讀出了第一組數據,然后他不再調節滑片,僅改變電阻箱R1的阻值,讀得另外兩級數據,如表所示,下列有關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A. 能得到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阻成反比,因為R1的阻值越大時通過的電流越小
B. 不能得到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阻成反比,因為他改變R1的阻值了
C. 可以計算出三次實驗中R2連入電路的阻值為12Ω
D. 分析R2兩端電壓和通過的電流可以得到R2中的電流與它兩端的電壓成正比的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了一種測定風力的裝置,其原理如圖甲所示。迎風板與一壓敏電阻Rx連接,工作時迎風板總是正對風吹來的方向,壓敏電阻的阻值隨風力的變化而變化。已知電源電壓恒為9V,定值電阻R=2Ω,電壓表量程為0~3V,壓敏電阻Rx與迎風板承受風力F的關系如圖乙所示。
(1)無風時,電路的總電阻;
(2)無風時,電壓表的示數;
(3)求該裝置所能測量的最大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裝置是某“電子浮力秤”的原理圖,電源電壓恒為U,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電阻為R,總長度為L,“LED指示燈”的電阻為0.5R。一內底面積為S的足夠高的圓柱形容器,裝上足量的密度為ρ的水后放在水平面上。水中漂浮一外底面積為0.3S的上端開口的金屬圓筒,金屬筒通過豎直硬桿與滑片P連接在一起。金屬筒只能在豎直方向移動,其下底面始終水平,滑片P和硬桿及金屬筒的總質量為M,閉合開關·當金屬筒內未放入物體時,電壓表示數恰好為零,然后向金屬筒內放入物體(滑片P移動時受到的阻力忽略不計)。求:
(1)當金屬筒內未放入物體時,電路中的電流;
(2)當金屬筒內放入質量為m的物體時,電壓表的示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兩端電壓為4.5V保持不變.滑動變阻器R1上標有“20Ω 1A”字樣.定值電阻R2=5Ω.電壓表的最大測量值3V;電流表的最大測量值0.6A.開關S閉合后.如果要求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均不超過各自的最大測量值,則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電阻值的變化范圍是
A. 0﹣20Ω B. 10﹣20Ω C. 5﹣10Ω D. 2.5﹣10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所示,為某水果自動篩選裝置,它有一個壓力檢測點,檢測點的電路如圖乙,其中,R為壓敏電阻,R1為滑動變阻器,通過移動滑片P來設置一定的標準,從而將重小于一定標準的水果自動剔除。其原理如下:當傳送帶上的水果經過壓力檢測點時,壓敏電阻R的阻值發生變化,也使AB間的電壓隨之發生變化,當UAB=3V時,機械裝置啟動,將不達標的小水果推出傳送帶,實現自動篩選功能。電源電壓恒為9V,壓敏電阻R的阻值隨壓力的變化關系如圖丙所示,求:
(1)閉合開關S,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現要使機械裝置啟動,將重G=1N的水果推出傳送帶,那么,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中的阻值R1為多少Ω。
(2)在某次篩選中,先將R1的阻值調為20Ω,選出一定標準的水果后,再將R1的阻值調為15Ω,將前一次選出的水果再次篩選,請你通過計算說明經過兩次篩選的水果的重應在什么范圍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材料一:1820年,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發現了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
材料二:1825年,瑞士物理學家科拉頓做了如下實驗:他將一個能反映微小變化的電流表,通過導線與螺旋線圈串聯成閉合電路,并將螺旋線圈和電流表分別放置在兩個相連的房間,如圖。他將一個條形磁鐵插入螺旋線圈內,同時跑到另一個房間里,觀察電流表的指針是否偏轉。進行多次實驗,他都沒有發現電流表指針發生偏轉。
材料三: 1831年,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用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里切割磁感線的時候,發現導體中產生電流,從而實現了利用磁場獲得電流的愿望。
(1)進行奧斯特實驗時,在靜止的小磁針上方,分別用圖甲和乙兩種方式放置一根導線。當導線通電時,小磁針發生明顯偏轉的是_______(選填“甲”或“乙”)。
(2)科拉頓、法拉第等物理學家相繼進行如材料所說的實驗研究,是基于_____________的科學猜想。
(3)科拉頓的實驗中,_______(選填“已經”或“沒有”)滿足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要使他能觀察到電流表指針偏轉,你提出的一種改進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