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據稱重法測浮力求丁圖中物體受到的浮力;
(2)(3)分別找到圖中相同的量和變化的量,根據F浮=G-F示,比較浮力大小,得出浮力與變化量的關系;
(4)明確圖象的所對應的長方體的狀態,根據F浮=G-F示求出浮力剛浸沒時的浮力大小,結合阿基米德原理求當物體所處深度為6cm時,物體受到的浮力.
解答 解:
(1)根據稱重法測浮力可得,丁圖中物體受到的浮力:
F浮=G-F示=4N-3N=1N,
(2)分析圖中甲圖到丙圖,液體的密度相同,從乙到丙,排開液體的體積逐漸變大,測力計的示數逐漸變小,根據F浮=G-F示可知,浮力變大,說明浮力大小與 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3)分析丁圖、戊圖,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液體的密度不同,因兩圖中測力計示數不同,根據F浮=G-F示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不同,故說明浮力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4)實驗中,另一小組同學做出了彈簧秤的拉力F與物體下表面所處深度h的關系的圖象;
從圖2可知,物體的重G=4N;當物體下表面所處深度達到8cm后,測力計示數為3N不變,說明物體受到的浮力不變(即物體浸沒在液體中);
物體全部浸沒時受到的浮力:
F浮全=G-F示全=4N-3N=1N;
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得:F浮=ρ水gV排=ρ水gSh浸,則長方體在浸沒前受到的浮力大小與h浸成正比,
所以,當物體所處深度為6cm時,物體受到的浮力:
F浮′=$\frac{6cm}{8cm}$×1N=0.75N.
故答案為:(1)1;(2)排開液體的體積;(3)液體的密度;(4)0.75.
點評 本題考查稱重法測浮力、控制變量法的運用、數據分析及阿基米德原理的運用,難點是最后一問,關鍵是明確圖象的所對應的物體的狀態.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2.56cm=12.56×10-2m=0.125m | B. | 12.56cm=12.56cm×10-2m=0.125m | ||
C. | 12.56cm=12.56÷102m=0.125m | D. | 12.56cm=12.56×10-2cm=0.125m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只剩上面一半,且亮度減弱 | |
B. | 只剩下面一半,且亮度減弱 | |
C. | 只剩下面一半,亮度不變 | |
D. | 像仍是完整的,但只有特定區域能看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馬德堡半球實驗有力地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 | |
B. | 標準大氣壓的數值約為1.01×105帕,(760mm汞柱) | |
C. | 高壓區中心空氣從上往下流動,天氣晴朗;低壓區中心的空氣從下往上流動,常形成陰雨天氣 | |
D. | 大氣壓的大小與大氣的密度有關,離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氣壓也越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P甲=P乙=P丙 P′甲<P′乙<P′丙 | |
B. | P甲>P乙>P丙 P′甲<P′乙<P′丙 | |
C. | P甲<P乙<P丙 P′甲=P′乙=P′丙 | |
D. | P甲=P乙=P丙 P′甲>P′乙>P′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當把蠟燭B撤掉以后,發現蠟燭的像的火焰消失 | |
B. | 為了使像更加清晰,實驗時可以用手電筒照亮蠟燭B處 | |
C. | 將光屏放置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在光屏上可找到蠟燭的像 | |
D. | 若將蠟燭A以3cm/s的速度靠近玻璃板,2s后像與板相距4cm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