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避免超高車輛闖入隧道造成事故,小明設計了警示電路,使用時閉合開關S.導線EF橫置于隧道口上沿前方,一旦被駛來的車輛撞斷,紅燈L亮且電動機轉動放下欄桿.燈和電動機中,即使其中之一斷路,另一個也能正常工作.下列電路中符合要求的是( )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浙江杭州蕭山黨灣鎮中學初二上期期中考試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燒杯中有水,水中倒扣著一玻璃瓶,瓶內水面比燒杯內水面低,當燒杯中的水被加熱到一定溫度時 ( )
A.燒杯和瓶內的水可能都會沸騰
B.燒杯中的水可能會沸騰,瓶內的水一定不會沸騰
C.燒杯中的水一定不會沸騰,瓶內的水可能會沸騰
D.燒杯和瓶內的水一定都不會沸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屆浙江杭州蕭山區黨灣鎮初級中學初三上期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6分)為判斷短跑比賽中運動員是否搶跑,某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搶跑自動指示”電路。其工作原理是:當運動員蹲在起跑器上后,先閉合總開關S;發令時閉合發令開關S1,則發令指示燈亮;運動員聽到“起跑”命令起跑后,裝在起跑器上的壓敏電阻R0立即因受到壓力減小,其電阻改變,電磁鐵線圈中的電流明顯變大,開關S2被吸引而閉合,于是起跑器指示燈亮。
(1)壓敏電阻有以下兩種類型,則該模型的壓敏電阻R0屬于哪種類型? :
A.阻值隨壓力增大而增大
B.阻值隨壓力增大而減小
(2)運動員搶跑時指示燈的發光情況為: 。
(3)已知發令控制電路的電源電壓U=6伏,運動員起跑后,電磁鐵線圈中的電流為0.25安。若壓敏電阻R0的阻值為30歐姆,電磁鐵線圈的電阻忽略不計,則發令指示燈的電阻為 歐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屆江蘇揚州邗江區初三上期期中考試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某型號汽車重為6×104N,在平直的公路上以90km/h的速度勻速行駛,汽車受到的阻力為3000N,已知汽油的熱值為5.0×107J/kg。求:
(1)汽車以90km/h的速度勻速行駛時,牽引力的功率是多少?
(2)若汽車發動機的效率為30%,它以此速度勻速行駛100km消耗多少千克汽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屆江蘇無錫崇安區初三上期期中考試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為了探究物體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同學們設計了如圖甲、乙所示的實驗裝置來進行實驗。
(1)圖甲是讓不同質量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從B處由靜止自由釋放,然后分別撞擊到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塊,木塊在水平面運動一段距離后靜止時的情景。據此你能得出的結論是:速度相同時,物體的質量越大,動能 ;
(2)圖乙是讓質量相同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別從A、B處由靜止自由釋放,然后分別撞擊到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塊,木塊在水平面運動一段距離后靜止時的情景.據此你能得出結論是 : ;
(3)本實驗裝置的水平面如果絕對光滑,還能得出結論嗎? 。理由是 。
(4)實驗后,同學們聯想到在許多交通事故中,造成安全隱患的因素有汽車的“超載”與“超速”,進一步想知道,在影響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中,哪個對動能影響更大?于是利用上述器材進行了實驗測定,得到的數據如下表:
①為了探究“超載”安全隱患,應選擇 兩個序號的實驗進行比較。
②為了探究“超速”安全隱患,應選擇 兩個序號的實驗進行比較。
分析表格中對應的實驗數據可知: 對物體的動能影響更大,當發生交通事故時,由此造成的危害更嚴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屆貴州都勻市初三上期期中統考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一個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團硝化棉,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壓,棉花就會立即燃燒。根據該實驗現象,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棉花燃燒過程是化學能轉化為內能
B.活塞下壓過程中,氣體的內能減小
C.氣體容易被壓縮,是因為氣體分子間距離較小
D.活塞下壓過程的能量轉化形式與熱機做功沖程能量轉化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屆北京海淀區初三上期期中考試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用毛皮摩擦過的硬橡膠棒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金屬桿下端的兩片金屬箔便會張開,說明橡膠棒帶了電,驗電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原理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屆江蘇鹽城毓龍實驗中學初三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探究串聯電路中的電流”實驗中,某同學用電流表分別測出圖中a、b、c三處的電流大小.為了進一步探究a、b、c三處的電流大小有什么關系,他下一步的操作應該是( )
A.將電源兩極對調,再次測量a、b、c三處的電流
B.改變開關S的位置,再次測量a、b、c三處的電流
C.將圖中兩只燈泡位置對調,再次測量a、b、c三處的電流
D.換用不同規格的燈泡,再次測量a、b、c三處的電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鹽城阜寧縣初二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某同學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兩段等長的蠟燭A、B一前一后豎直放在直尺上,實驗過程中眼睛始終在蠟燭A的一側進行觀察.
(1)點燃蠟燭A,調節蠟燭B的位置,直到 時,B的位置即為A的像所在的位置.這種確定像與物大小關系的方法是 (選填控制變量法\等效替代法).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較物與像 的關系;兩段等長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與像 的關系.
(3)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兩塊玻璃板,應選擇 mm厚的玻璃板做實驗,若用平面鏡代替玻璃板,上述實驗 進行,理由是 .
(4)如果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如圖乙所示),在實驗過程中中會出現的情況是 .小汽車的前擋風玻璃就是傾斜的,車內物體經它所成的像偏向車子的 (上/下)方,因而不會干擾駕駛員對前方的觀察.
(5)該同學僅根據在圖丙白紙留下的實驗記錄, (填能\不能)得出“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的結論,因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