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由實驗可知,三次實驗中物體的高度是變化的,用刻度尺測量的是像的高度,據此分析;
(2)(3)根據控制變量的思想解答,探究像的高度與焦距關系,應控制物距和物體高度不變.
解答 解:
(1)小華計劃探究“凸透鏡成實像時,像的高度與凸透鏡的焦距是否有關”,計劃探究問題的自變量是凸透鏡的焦距;
(2)由題意探究“凸透鏡成實像時,像的高度與凸透鏡的焦距有關”可知,應控制物距、物體的高度不變,改變凸透鏡的焦距,多次實驗后分析像的高度與凸透鏡的焦距是否有關,而小華的探究過程中卻改變了物體的高度,沒有改變自變量凸透鏡的焦距,故不能達到探究目的;
(3)保持物距、物體高度不變,用焦距為5cm的凸透鏡替換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得到發光物體A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測量像的高度,并記錄在表格中.
故答案為:
(1)凸透鏡的焦距;(2)沒有改變自變量凸透鏡的焦距;(3)保持物距、物體高度不變,用焦距為5cm的凸透鏡替換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得到發光物體A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測量像的高度,并記錄在表格中.
點評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是學生做過的、比較熟悉的實驗,本題考查角度與以往相比有創新,計劃探究的是“凸透鏡成實像時,像的高度與物體的高度是否有關”,是以“物體高度”為自變量.這就要求學生具有明確實驗中“自變量”、“因變量”和“不變量”的能力.引導我們在探究教學中關注科學問題和實驗設計的一致性,讓學生真正體驗探究的過程,理解探究過程中的科學方法.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輪船在海里所受的重力減小了 | |
B. | 輪船在海里所受的浮力增大了 | |
C. | 由于海水的密度比淡水密度大,所以船體在海里排開海水的體積減小了一些 | |
D. | 輪船在海里所受的浮力減小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物體受到的浮力是0.5N | |
B. | 物體所受的重力是0.5N | |
C. | 物體排開水的體積是5×10-5m3 | |
D. | 由于物體不規則,所以不能求出它排開液體的體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重力的大小與質量成正比 | B. | 物體受到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 | ||
C. | 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 | D. | 重力的作用點叫重心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