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已知東側主橋梁的質量,根據G=mg求出東側主橋梁的重力;
(2)已知該立交橋的全長和汽車的最大速度,根據速度的變形公式t=$\frac{s}{v}$求出所需的時間;
(3)汽車對橋面的壓力等于汽車的重,已知受力面積,根據p=$\frac{F}{S}$求出車對橋面的壓強.
解答 解:(1)東側主橋梁的質量:m=2.48萬噸=2.48×107kg,
東側主橋梁的重力:G=mg=2.48×107kg×10N/kg=2.48×108N;
(2)由題意可知,該立交橋全長s=2031m=2.031km,汽車的最大速度v=40km/h,
由v=$\frac{s}{t}$得通過該立交橋全橋所需時間:t=$\frac{s}{v}$=$\frac{2.031km}{40km/h}$≈0.05h;
(3)受力面積S=800cm2=0.08m2 ,
該車對橋面的壓強:p=$\frac{F}{S}$=$\frac{G}{S}$=$\frac{16000N}{0.08{m}^{2}}$=2×105Pa.
答:(1)東側主橋梁受到的重力是2.48×108N;
(2)若該橋通車后,汽車在不超速的情況下行駛,則它通過該立交橋全橋最快需0.05小時;
(3)乘車通過該橋時,車輪與地面的總接觸面積為800cm2,乘客與車的總重為16000N,則該車對橋面的壓強是2×105Pa.
點評 本題考查了重力的計算、速度公式的應用、壓強的計算,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多,但難度不算大,關鍵是從題中獲取相關信息和數據.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機械能不但有大小還有方向 | |
B. | 機械能是動能和彈性勢能的總和 | |
C. | 機械能總是大小不變的 | |
D. | 機械能可以和其它形式的能相互轉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實驗 記錄 表格 |
![]() | ||||||||||||||||||||||||
數據 分析 | ①分析如表中蠟塊(或干松木)的質量與體積數據,可得出結論: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相同; ②分析如表中蠟塊和干松木的質量與體積數據,可得出結論:不同物質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般不同; ③請你用圖象把干松木的質量隨體積變化的情況表示出來. | ||||||||||||||||||||||||
結論 | 以上說明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從而引入了密度概念. |
過程與 方法 | 如圖,三次實驗時通過小桌陷入泡沫塑料的深度來顯示壓力的作用效果的,這里運用了轉換法.通過乙、丙實驗得出: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 ![]() |
過程 方法 | 先在水平面上鋪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體,這樣做目的是使小車在水平面所受的阻力逐漸減小,這里用到了逐漸逼近法法;讓小車從斜面同一高度自由滑下,使得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初速度相同. | ![]() |
結論 | 可見,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少得越慢. 進一步推理:若運動物體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時,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次數 | 動力F1/N | 動力臂L1/m | 阻力F2/N | 阻力臂L2/cm |
1 | 2 | 10 | 1 | 2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序號 | 木塊放置情況 | 木板表面情況 | 木塊上放置的砝碼個數 | 彈簧測力計示數F/N |
① | 平放 | 木板 | 0 | 2 |
② | 平放 | 木板 | 1 | 2.8 |
③ | 平放 | 木板上鋪上棉布 | 1 | 3.4 |
④ | 側放 | 木板 | 0 | 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