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圖是我國90年代三大地帶三大產業比重圖,讀圖后完成1~3題。
1.圖中A代表的經濟地帶為 ( )
A.東部經濟地帶 B.中部經濟地帶
C.西部經濟地帶 D.都不是
2.下列三大地帶的比較排序正確的是 ( )
A.包括省、市、自治區數:東部>中部>西部
B.面積:西部>中部>東部
C.人口:東部<中部<西部
D.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西部>東部>中部
3.結合東部地帶的資金,科技實力和中西部地帶豐富的能源、礦產資源,今后可逐步由東向西部轉移的工業類型是 ( )
A.技術密集型 B.資金密集型
C.知識密集型 D.勞動密集型
1.圖中A代表的經濟地帶為 ( )
A.東部經濟地帶 B.中部經濟地帶
C.西部經濟地帶 D.都不是
2.下列三大地帶的比較排序正確的是 ( )
A.包括省、市、自治區數:東部>中部>西部
B.面積:西部>中部>東部
C.人口:東部<中部<西部
D.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西部>東部>中部
3.結合東部地帶的資金,科技實力和中西部地帶豐富的能源、礦產資源,今后可逐步由東向西部轉移的工業類型是 ( )
A.技術密集型 B.資金密集型
C.知識密集型 D.勞動密集型
讀“我國南部沿海地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示地區有我國面積最大的________經濟特區;在廣東沿海有兩個對外開放港口城市: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在珠江三角洲,特別是________、________等主要交通走廊,形成了城市與鄉村相融合,________相混雜的城鄉一體化地帶。
(3)在農業生產方面,珠江三角洲已建設成為我國的________生產基地之一和以花卉、蔬菜、水果等為主的________基地。
(4)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逐步由城鄉一體化向由區域核心城市引導下的________模式轉變。目前,珠江三角洲以________為中心,基本形成了城鄉一體化和城鎮高度密集的城市群體系。
讀我國20世紀90年代三大經濟地帶三大產業比重圖和三大經濟地帶GDP所占比重的變化表,完成下列問題。
年份 | 1980 | 1985 | 1990 | 1995 |
東部 | 52.3% | 52.9% | 53.8% | 58.3% |
中部 | 31.2% | 31.1% | 29.8% | 27.6% |
西部 | 16.5% | 16.0% | 16.4% | 14.1% |
(1)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經濟地帶名稱:
A是 ,B是 ,C是 。
(2)A、B、C中,產業結構較優的是 ,其原因是
(3)B經濟地帶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比重分別為 、 。目前,該經濟地帶產業結變化趨勢是 。
(4)列表比較三大經濟地帶的差異:
地帶 | 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 經濟發展速度 | 差異的成因分析 |
A |
|
|
|
B |
|
| |
C |
|
|
|
(5)20世紀80年代以來,三個經濟地帶發展水平的差距是擴大了還是縮小了?如何實現三個地帶的協調發展?
長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近幾年,為了適應經濟和城市的進一步發展,這兩個地區出臺了一系列新舉措。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20分)
材料一 珠三角地區規劃綱要正式啟動,將建設三大經濟圈:“廣佛肇”經濟圈、“深莞惠”經濟圈和“珠中江”經濟圈,下圖為珠三角三大經濟圈示意圖。
材料二 珠三角城際快速交通圖。
材料三 我國長江三角洲圖。
(1)珠江三角洲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最快、最富生機活力的地區之一,與其無關的優勢條件是 ( )
A.區位優勢 B.政策優勢
C.礦產資源優勢 D.僑鄉優勢
(2)試說明城際快速交通建設對珠三角三大經濟圈建設的作用。
(3)“長三角”城市帶將把15座中心城市,55座中等城市,1 446個小城鎮全部納入自己的懷抱。這將有利于(多選) ( )
A.充分利用基礎設施 B.加強彼此之間的信息交流與合作
C.獲得規模效益,實現共同繁榮 D.改善城市環境
E.緩解老城區衰落
(4)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珠江三角洲地區產業升級面臨困境,許多外資企業遷往長江三角洲地區。試從影響工業布局因素的角度分析原因。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