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是用來探究__________________(選填“電流的磁效應”或“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的。利用該實驗裝置,同學們進行了如下操作:
(1)將導線ab放在磁場中,接通電源,讓電流流過導線ab,會觀察到導線ab向右運動;保持磁感線方向不變,如果把電源正、負極對調后接入電路,會觀察到導線ab向左運動。上述現象說明:①通電導線在磁場中受到________的作用;②通電導線在磁場中的受力方向與______________有關。
(2)在(1)中,若不對調電源正、負極,將蹄形磁體N、S極對調,會觀察到導線ab向左運動。這個現象說明:通電導體在磁場中的受力方向與________有關。
(3)在(1)中,若將磁感線方向和電流方向同時改變,會觀察到導線ab仍向右運動,說明同時改變磁感線方向和電流方向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改變通電導線在磁場中的受力方向。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滬粵版八年級物理上冊:5.1“物體的質量”質量檢測練習題 題型:填空題
小紅同學在用天平稱物體的質量后,取下左盤的物體和右盤的砝碼,并使游碼撥回到“0”位置。這時他發現天平橫梁沒有平衡,指針偏向分度盤中央刻度線左側,則他稱量物體質量所得到結果又可能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滬粵版八年級物理上冊:5.2“探究物質的密度”質量檢測練習題 題型:單選題
甲、乙兩種物質的m-V圖象如圖所示,分析圖象可知
A. 若甲、乙的質量相等,則甲的體積較大
B. 若甲、乙的體積相等,則甲的質量較小
C. 甲、乙兩物質的密度之比為4︰1
D. 甲、乙兩物質的密度之比為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2019屆九年級物理20.4 電動機課時同步練習題 題型:單選題
線圈abcd轉動過程中經過圖甲、乙位置時,導線ab所受磁場力的方向
A. 相反,是由于磁場方向改變了
B. 相反,是由于流過ab的電流方向改變了
C. 相同,是由于磁場方向、流過ab的電流方向都改變了
D. 相同,是由于磁場方向、流過ab的電流方向都沒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2019屆九年級物理20.4 電動機課時同步練習題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此裝置是__________的工作模型,在工作過程中,__________起了關鍵的作用,它能在線圈剛剛轉過平衡位置時就自動改變線圈中的____________,從而實現通電線圈在磁場中的連續轉動,工作時它是把電能轉化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五章5.3直線運動過關檢測練習題 題型:實驗題
簡單機械為我們解決問題帶來很多方便,下面我們就利用它探究我們學習中的疑惑。
(1)小華小組測小車的平均速度如圖甲所示;
①請根據圖中所給的信息回答:sAB=_______cm,tBC=_______s。
②讓小車從A點自由滑下,經B點到C點,則vAB_______vAC(選填“=”、“<”或”>”)。
(2)課外實驗小組林琳同學安裝了如圖乙裝置想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做了三次實驗。通過三次實驗林琳小組總結出小車在毛巾、棉布、木板表面受到的阻力不同,速度減小得快慢不同,分析出如果物體受到的阻力為零,速度就不會改變。從而理解了牛頓第一定律是經過_______(A.實驗 B.實驗加推理概括)得出的定律。
(3)林琳小組完成上述實驗后添加了一個木塊和兩個質量不同的小球,又利用裝置丙探究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在此實驗中是通過觀察_______判斷動能大小的。試想如果實驗所用的木板絕對光滑,她的實驗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成功。
(4)上述三個力學實驗中均用到了物理學中的同一種簡單機械是_______;舉出一個日常生活中利用此機械的實例: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五章5.3直線運動過關檢測練習題 題型:填空題
百米賽跑時,甲、乙運動員從同一起跑線同時起跑,某時刻位置如圖所示,可知運動較快的是________,你這樣判斷的理由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五章5.3直線運動過關檢測練習題 題型:單選題
一氫氣球下系一重為 G 的物體 P ,在空中做勻速直線運動。如不計空氣阻力和風力影響,物體恰能沿 MN 方向(如下圖中箭頭指向)斜線上升。圖中 OO ′為豎直方向,則在圖中氣球和物體 P 所處的情況正確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