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人騎自行車沿平直的公路行駛,第1 s內通過的路程是2 m,第2 s內通過的路程是3 m,第3 s內通過的路程是4 m,則
|
[ ] |
A. |
前2 s內的平均速度是3 m/s
|
B. |
前2 s內的平均速度是2 m/s
|
C. |
3 s內的平均速度是3 m/s
|
D. |
后2 s內的平均速度是4 m/s
|
|
|
答案:C
解析:
|
求全程的平均速度,應用總路程除以總時間;求某段的平均速度,應用這段的路程除以行駛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
|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新課標(2012) 八年級上
題型:
|
|
春季里的一天,學校組織春季運動會,小明在參加百米競賽時,感覺風迎面吹來,而站在旁邊的同學卻感覺無風,小明選擇的參照物是
|
[ ] |
A. |
路面
|
B. |
空氣
|
C. |
他的同學
|
D. |
自己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新課標(2012) 八年級上
題型:
|
|
速度的計算公式是________,其中s表示________,單位為________;t表示________,單位是________.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新課標(2012) 八年級上
題型:
|
|
某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由速度公式 可知物體的
|
[ ] |
A. |
速度與路程成正比
|
B. |
速度與時間成反比
|
C. |
速度與路程成正比,與時間成反比
|
D. |
速度大小恒定不變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新課標(2012) 八年級上
題型:
|
|
雷達是利用電磁波來測定物體位置和速度的設備,它可以向一定方向發射電磁波(電磁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108 m/s),電磁波遇到障礙物時要發生反射.雷達在發射電磁波和接收到反射回來的電磁波時,在監視屏上分別呈現出一個尖形波.如果雷達監視屏上顯示的發射和接收到的尖形波如圖所示,已知雷達監視屏上相鄰刻線間表示的時間間隔為10-4 s,則被監視目標與雷達的距離最接近

|
[ ] |
A. |
4.5×104 m
|
B. |
6×104 m
|
C. |
9×104 m
|
D. |
1.2×105 m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新課標(2012) 八年級上
題型:
|
|
如圖所示,某物體(可看成一個點)從坐標原點O開始以3 cm/s的速度沿x軸正方向勻速運動2 s,然后以4 cm/s的速度沿y軸正方向運動2 s到P點(圖中未標出).若物體直接從O點沿直線勻速運動到P點,所用時間也為2 s,則物體的速度大小為________cm/s.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新課標(2012) 八年級上
題型:
|
|
某同學為了測出他騎自行車上學的平均速度,設計了如下的方案:
(1)用皮卷尺測出自行車前輪的周長l,并用紅繩在前輪上做好記號;
(2)早晨上學出發時________;
(3)在從家到學校的路上________;
(4)到學校時________;
(5)利用公式________計算出他騎自行車上學的平均速度.
請你把該同學的上述方案補充完整.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新課標(2012) 八年級上
題型:
|
|
人類感知聲音的基本過程是: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________振動,這種振動經過________及其他組織傳給________,再傳給大腦的聽覺中樞,人就聽到了聲音.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為了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小明和小華一起做了幾個實驗:小明把手放在喉嚨處,大聲講話,感覺喉頭振動了;小華把發聲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過對上面的種種實驗現象的分析,得出的結論:__ 。
(2)小華同學用手使勁敲桌子,發出很大的響聲,但是他看到桌子幾乎沒有振動,為了使看到的實驗現象更明顯,你的改進方法是: _。
(3)小明、小華等同學在探究出上述問題之后,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聲音是怎樣從發聲物體傳播到遠處的?針對這一問題,他們經過認真地思考,提出了兩種猜想:
①聲音要傳播出去,需要物質做媒介;
②聲音要傳播出去,不需要物質做媒介;究竟哪一種猜想是正確的呢?小明他們進行了如下的實驗:如圖,隨著向外不斷抽氣,結果發現手機鈴聲越來越_(填“大”或“小”)由此現象可以推理:猜想___是正確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