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在勻速直線運動中,物體的速度大小不變,與路程、時間無關
B. 在勻速直線運動中,物體在任何相等的時間間隔內,通過的路程總是相等的
C. 從速度的單位可以看出,凡是每秒內通過的路程相等的運動都是勻速直線運動
D. 勻速直線運動是沿直線且運動快慢也不變的運動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滬粵版八年級物理上冊:5.2“探究物質的密度”質量檢測練習題 題型:計算題
質量為600g的正方體木塊,它的邊長是0.1m,放在表面積為1m2的水平桌面中央,請問:
(1)該木塊的密度是多少_____?
(2)木塊對桌面的壓力是多少____?
(3)木塊對桌面的壓強是多少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2019屆九年級物理20.4 電動機課時同步練習題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此裝置是__________的工作模型,在工作過程中,__________起了關鍵的作用,它能在線圈剛剛轉過平衡位置時就自動改變線圈中的____________,從而實現通電線圈在磁場中的連續轉動,工作時它是把電能轉化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五章5.3直線運動過關檢測練習題 題型:填空題
百米賽跑時,甲、乙運動員從同一起跑線同時起跑,某時刻位置如圖所示,可知運動較快的是________,你這樣判斷的理由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五章5.3直線運動過關檢測練習題 題型:單選題
一氫氣球下系一重為 G 的物體 P ,在空中做勻速直線運動。如不計空氣阻力和風力影響,物體恰能沿 MN 方向(如下圖中箭頭指向)斜線上升。圖中 OO ′為豎直方向,則在圖中氣球和物體 P 所處的情況正確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2019屆九年級第一學期期中檢測物理試卷 題型:實驗題
在“觀察水的沸騰”的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1中的甲圖所示。
(1)某個實驗小組觀察到水在沸騰前和沸騰時水中氣泡上升過程中的兩種情況,如圖1中乙中 ①、②所示,則圖_______(① 或②)是沸騰時的情況。
(2)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數據如下表,在如圖1丙中畫出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______.
(3)從圖象可以看出水的沸點是____℃, 得到的結論與水在標準大氣壓下的沸點100℃有明顯的差異,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
(4)實驗后的沸水放在桌上越來越涼,如圖2中圖象中能表示其溫度T隨時間t變化關系的是______。
(5)如圖3,在裝水的大燒杯中,浮著一個盛適有量水的試管,對大燒杯持續加熱,大燒杯中的水沸騰一段時間后,試管中水的溫度_______達到沸點,試管中的水________沸騰。(填“能"或“不能")
(6)如圖4所示,給一定量的水加熱,其溫度與時間的關系如圖中a圈線所示(實線部分),若其他條件不變,僅將水的量減少,則溫度與時間的關系圖線a、b、c、d中正確的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廣東省湛江市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 題型:實驗題
為了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小明和小華一起做了幾個實驗:小明把手放在喉嚨處,大聲講話,感覺喉頭振動了;小華把發聲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過對上面的種種實驗現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結論: .
(2)小華同學用手使勁敲桌子,發出很大的響聲,但是他看到桌子幾乎沒有振動,為了使看到的實驗現象更明顯,你的改進方法是: ;
(3)小明、小華等同學在探究出上述問題之后,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聲音是怎樣從發聲物體傳播到遠處的?針對這一問題,他們經過認真地思考,提出了兩種猜想:
①聲音要傳播出去,需要物質做媒介;
②聲音要傳播出去,不需要物質做媒介;
究竟哪一種猜想是正確的呢?小明他們進行了如下的實驗:
如圖所示,隨著向外不斷抽氣,結果發現手機鈴聲越來越 (選填“大”或“小”).由此現象可以推理:猜想 是正確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2018-2019學年八年級第一學期期中質量監測物理試卷 題型:填空題
一次性打火機里的丁烷,常態下呈氣態.它是在常溫下,用________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儲存在打火機里的;如果不小心將打火機摔壞,待里面的液體剛因蒸發而消失時,立刻撿起殘骸,會感覺殘骸較________(填“冷”或“熱”).液體蒸發的快慢與液體的表面積、液體的________和液體表面的空氣流速大小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