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小明和小紅儀器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
(1)實驗前,將杠桿的中點置于支架上,當杠桿靜止時發現杠桿停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小明將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調,小紅認為也可以將右端的平衡螺母向調(選填“右”或“左”),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小明和小紅再用彈簧測力計取代一側的鉤碼繼續探究.小明按圖乙進行實驗,小紅按圖丙進行實驗,你認為實驗更好,理由是 .
(3)圖乙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圖丙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答案】
(1)右
(2)圖丙;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與杠桿垂直,力臂可以從杠桿上直接讀取
(3)大于
【解析】解:(1)杠桿左端下沉,應將杠桿重心向右移,所以應將兩端的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均可)向右調節;(2)力臂等于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力臂可以從杠桿標尺刻度上直接讀出來,因此小紅圖丙實驗設計的好,此時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與杠桿垂直,力臂可以從杠桿上直接讀取;(3)分析圖乙和圖丙能看出,兩圖中的阻力和阻力臂都是相等的,但圖乙中測力計的力臂小于圖丙中測力計的力臂,故根據F1L1=F2L2可知,圖乙中測力計的示數會變大.所以答案是:(1)右;(2)丙圖;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與杠桿垂直,力臂可以從杠桿上直接讀取;(3)大于.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4年7月12日,一輪“超級月亮”伴隨著滾滾霧霾在首都冉冉升起,“超級月亮”是指月亮距離地球近距離的狀態,關于超級月亮說法正確的是( )
A.“明月松間照”,皎潔的月亮照耀松林,是因為它本身就是光源
B.一架飛機輕輕拂過月亮的面龐,留下了短暫的暗影,是因為光不能沿直線傳播
C.“舉頭望明月,低頭做試卷”,我們所看到的月亮其實是虛像
D.滾滾霧霾說明分子在做不停息的熱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關于冰的熔化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該實驗裝置應按自下而上的順序組裝
B. 冰熔化時吸收熱量但溫度保持不變
C. 圖中A,B兩點溫度相同,所以內能相同
D. 持續加熱,當燒杯里的水沸騰時,試管里的水也能沸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日本發生的里氏9級大地震引發了海嘯及核泄漏,這是日本二戰后遭遇的最嚴重震災.日本福島核電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核電站,如圖所示為核電站發電流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地震和海嘯的發生常常都伴有次聲波的產生
B. 核電站主要是利用原子核的聚變進行發電的
C. 核能與煤、石油、天然氣都屬于不可再生能源
D. 核能發電中的發電機是根據電磁感應原理制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是研究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甲、乙兩次實驗都應用了控制變量法
B.甲實驗通電一段時間后,左側容器內空氣吸收的熱量更多
C.乙實驗是為了研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電阻的關系
D.乙實驗通電一段時間后,右側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比左側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將正在發聲的手機懸掛在廣口瓶內,用抽氣筒將廣口瓶中的空氣抽出
(1)抽氣一段時間后小明發現聽到的手機聲音沒有明顯變化,造成這一現象可能原因是:_____
A.手機聲音的響度太大 B.手機聲音的頻率太高
C.未塞緊瓶塞存在漏氣 D.插入廣口瓶中導管不足夠長
(2)經調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氣筒有效地向外抽氣過程中,小明發現聽到的手機聲音的響度_____(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3)于是小明用抽氣筒不停地向外抽氣,經過較長的時間后,小明將_____(填“不能聽到”、“還能聽到微弱的”)手機聲音,由此現象_____(填“可以”、“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傳聲的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探究光的反射規律”,小剛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使一束光貼著紙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點,經平面鏡反射,沿另一個方向射出,在紙板上用筆描出入射光EO的反射光OF的徑跡.改變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幾次實驗并換用不同顏色的筆記錄每次光的徑跡,實驗數據如表,請完成下列問題:
測量角度 實驗次數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20° | 20° |
2 | 40° | 40° |
3 | 55° | 58° |
4 | 70° | 70° |
(1)要測量反射角,在圖中應測量∠ ;
(2)ENF是用兩塊紙板連接起來的,若將紙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紙板上看不見反射光線,由此表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 內;
(3)觀察實驗數據總結反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時,發現表格中有一個反射角的讀數有誤,是 °這個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小明準備了圖甲所示的實驗器材:
(1)實驗時,小明應選 作為平面鏡(填字母),這樣選擇的目的是便于 。
(2)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小明應選 兩支蠟燭(填字母)。
(3)實驗時鏡面與桌面必須 。
(4)實驗中小明把光屏放在燭焰所成像的位置上,他在光屏上并沒有看到燭焰的像,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像。
(5)實驗結束后,小明無意間從平面鏡中看到墻上的電子鐘的像如圖乙所示,這時的時間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的斜面上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 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測出不同階段的平均速度.
(1)圖中AB段的路程SAB=cm,如果測得時間tAB=1.6s.則AB段的平均速度VAB=cm/s.
(2)在測量小車到達B點的時間時,如果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測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會偏 .
(3)為了測量小車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學讓小車從B點由靜止釋放,測出小車到達C點的時間,從而計算出小車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確嗎? , 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