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光理象中,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 )
A. 光的色散 B. 鋼筆移位 C. 小孔成像 D. 水中倒影
【答案】C
【解析】試題(1)光沿直線傳播的現象:影子,小孔成像,激光準直等;
(2)光的反射是指光線在傳播的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出去的現象,比如平面鏡成像,看見不發光的物體;
(3)光的折射是指光線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光的傳播方向發生改變的現象,比如透鏡成像,光的色散;
根據四幅圖中形成的原理不同,對其進行分類,并選出符合要求的選項.
解:A、從圖中可以看出,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由于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所以出現的色散現象,屬于折射現象.故A不符合題意;
B、鋼筆移位”,是由于光線通過玻璃、空氣進入人的眼睛時,光線的傳播方向發生改變而形成的現象,屬于光的折射現象.故B不符合題意;
C、小孔成像屬于光沿直線傳播現象.故C符合題意;
D、平靜的水面相等于平面鏡,水中倒影是平面鏡成像現象,屬于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海在實驗室測量一塊形狀不規則的礦石的密度,步驟如下:
(1)將托盤天平放在_____上,標尺上的游碼移至_____處,此時指針指向分度盤右側,則應將左邊的平衡螺母向_____調節。
(2)用調節好的天平測出礦石的質量,當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1圖所示,礦石的質量是_____g。
(3)由于礦石體積較大,他采用圖2所示的方法測出礦石的體積為_____cm3。
(4)計算出礦石的密度是_____kg/m3。
(5)按上述步驟操作,測得的密度值_____真實值(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校八年級物理興趣小組對一輛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線運動的小車進行觀測研究.他們記錄了小車在某段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并根據記錄的數據繪制了路程與時間的關系圖象如圖所示,根據圖象可以判斷( )
A. 0~5s內,小車的平均速度是1m/s
B. 0~2s內,小車處于靜止狀態
C. 2s~5s內,小車在做勻速直線運動
D. 5s~7s內,小車以2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中,小強用酒精燈給燒杯中的水加熱.
(1)如圖甲所示組裝實驗裝置時,石棉網的鐵圈位置和懸掛溫度計的鐵夾位置放置非常重要.實驗時,應當先調整固定_________的位置(選填“鐵圈”或“鐵夾”)
(2)如圖乙所示,在開始加熱過程中,會看到從燒杯底部逐漸出現一些較大的氣泡,有些氣泡沒有上升到水面就消失了,這些氣泡里也含有一些水蒸氣,氣泡里的水蒸氣去哪里了?答:________。(請利用物態變化的知識說明).
(3)當水溫接近90℃時,每隔0.5min記錄一次溫度.加熱到第2min時,水開始沸騰,沸騰時,水中形成的大量氣泡不斷上升,如圖丙所示,這是一種劇烈的_________現象.(填物態變化名稱)
(4)如圖丁所示,小強根據測得的數據繪制出了溫度與時間關系的圖像,分析圖像可知:沸騰前,水的溫度______(選填“升高”、“不變”或“降低”),當水的溫度達到_______℃時開始沸騰,沸騰過程中,水的溫度________(選填“升高”、“不變”或“降低”),但仍需要_______(選填“吸熱”或“放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同學們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1)小華在豎直的玻璃板前A位置放置點燃的蠟燭,看到玻璃板后出現蠟燭的像,如圖甲所示,用一張不透明紙擋在玻璃板與像之間,她在圖甲所示位置觀察________(選填“仍能”或“不能”)看到蠟燭的像。這說明像是由于光的_________(選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2)撤去不透明紙,小華又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未點燃的蠟燭放到玻璃板后像的位置,發現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知平面鏡成________(選填“等大”或“放大”)的像。記錄物像的位置A、A′。
(3)經過三次實驗得到三組物、像位置點,如圖乙所示,由此可知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________。
(4)進行三次實驗的目的與下列選項不同的是_________。
A.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B.研究光的折射規律 C.用刻度尺測量課桌的長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如圖的電路中,電源電壓U保持不變,在甲、乙兩處分別接入電壓表,閉合開關S,測得U甲:U乙=1:3;斷開開關S,拆去電壓表并在甲、乙兩處分別接入電流表,此時I甲:I乙是
A. 3:1 B. 1:1 C. 1:3 D. 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小王同學“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的實驗電路。已知電源電壓恒為4.5V,滑動變阻器的規格為“20Ω 1A”,電壓表的示數控制在2V不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實驗中將5Ω的定值電阻換成10Ω后,應將滑片向左移
B. 實驗中換用某一定值電阻后,無論怎樣移動滑片,電壓表的示數都達不到2V,原因可能是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太大了
C. 要完成該實驗,小王同學選用的定值電阻的阻值不能超過16Ω
D. 實驗結論:電壓一定時,電阻與電流成反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是電阻甲和乙的I﹣U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電阻乙為定值電阻
B. 當電阻甲兩端電壓為2 V時,R甲=0.4Ω
C. 只將電阻甲和乙串聯,若電路電流為0.2 A時,則電路總電阻為15Ω
D. 只將電阻甲和乙并聯,若電源電壓為2 V時,則電路總電流為0.4 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并聯電路電流規律的實驗中,圖甲是實驗的電路圖.
(1)連接電路時開關應該是________的,電流表應________(選填“串聯”或“并聯”)在被測電路中。
(2)小明同學在測量A處的電流時,發現電流表的指針偏轉如圖乙所示,原因是________;在排除故障后,電流表的示數如圖丙所示,則電流表的示數為________A.
(3)改變燈泡的規格,用電流表分別測出A、B、C三處的電流IA、IB、IC , 重復實驗,記錄數據如表,根據實驗數據得出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