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是我們常用的竹筷,下列關于筷子的“自述”中,錯誤的是
A. 將我放在水里漂浮,是因為我受到的浮力大于我受到的重力
B. 當人們在餐桌上使用我時,我就成了費力杠桿
C. 當我從桌面掉到地面的過程中,我的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D. 將我放在水里看到我“斷”了,是因為光的折射現象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為“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圖,已知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
(1)為了便于觀察實驗現象,實驗環境應該________(選填“較亮”或“較暗”)一些。
(2)組裝并調整實驗器材,使燭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__________上。
(3)如圖所示,當蠟燭距離凸透鏡40cm時,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找到一個清晰的倒立、______(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實像。日常生活中_________(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工作的。實驗中隨著蠟燭的燃燒,光屏上依然得到燭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卻偏____(選填“高”或“低”),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則應向____(選填“上”或“下”)調節凸透鏡.
(4)將圖中的凸透鏡換成焦距為30cm的凸透鏡,保持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在光具座上移動光屏,______(選填“能”或“不能”)找到某一位置,使像清晰的呈現在光屏上,理由是________。
(5)若在第(3)題里用黑色顏料將透鏡的上半部分涂黑,此時在光屏上(_________)
A.只看到上半部分 B.只看到下半部分
C.看到燭焰的全部,且較亮 D.看到燭焰的全部且較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八1班同學做了與聲音有關的實驗探究
(1)他們首先做了如下幾個實驗:
實驗一、用手摸喉頭,發聲時,手在振動
實驗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齒上劃發聲時,感覺手在振動
實驗三、打擊音叉,把發聲音叉的尖端接觸水面,激起水花
實驗四、把刻度尺的一端緊壓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撥動刻度尺使它振動發聲
(2)他們發現這些發聲物體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物理學把這種由幾個現象得到一個共同結論的方法稱為歸納法。
(3)小張發現塑料片快劃與慢劃發出聲音的高低不同。他選擇如圖A所示的器材進一步探究,但忘記記錄現象了。請幫他完成實驗記載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齒上劃兩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則第______次發出的聲音的音調高;如圖B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兩把塑料梳子的齒上用同樣的速度劃兩次,則______把梳子發出的聲音的音調高。
(4)為了進一步探究聲音與聲源振動快慢的關系,小華逐漸增加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長度,撥動塑料尺,看到塑料尺的振動______(變快/不變/變慢),塑料尺發出聲音的音調______ (變高/不變/變低).但當尺子伸出桌面超過一定長度時,雖然用較大的力撥動鋼尺,卻聽不到聲音,這是由于________。隨后他又換用鋼尺做此實驗,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振動幅度和速度與塑料尺均相同時,聽到聲音的主要差異是______(響度/音調/音色)
(5)探究問題的過程通常有下列步驟:A、猜想假設;B、分析歸納;C、得出結論;D、實驗研究;E、提出問題。你認為小張小華的探究活動依次采取的步驟是______________(填步驟前的英文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五一節”期間,李老師去重慶礦石公園游玩時拾到了一塊具有吸水性的小礦石()并帶回了學校,同學們對這塊小礦石很好奇,于是李老師提議大家用學過的物理知識來測量它的密度。老師為同學們提供了以下器材:天平(含砝碼)、量筒、細線、水、燒杯等。
(1)小方同學利用天平和量筒來測量小礦石的密度,主要實驗步驟如下:
①調節天平時,先將天平置于________桌面上,把游碼移到稱量標尺左端零刻度線處,指針靜止時的位置如圖甲所示。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___(選填“左”或“右”)調節,直到天平平衡;
②將小礦石放在左盤,向右盤加減砝碼,直至天平再次平衡時,右盤中所加砝碼以及游碼位置如圖乙所示,由此可知,小礦石的質量m為_________g;
③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然后用細線拴住小礦石緩慢浸沒入水中,放入小礦石前、后水面如圖丙所示,由此可知,小礦石的體積為__________cm3;
④該小礦石的密度為_____________kg/m3。
(2)小方同學想要測量陳醋的密度,不小心把量筒打碎了,老師說只用天平也能測量出陳醋的密度。他添加了兩個完全相同的燒杯和適量的水,設計了如下實驗步驟,請你補充完整:
①調節好天平,用天平測出空燒杯質量為;
②將一個燒杯裝滿水,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
③用另一個燒杯裝滿陳醋,用天平測出燒杯和醋的總質量為;
④根據測得的物理量求出陳醋的密度ρ=____________。(水的密度用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6分)閱讀下面的短文,回答問題
雙觸點干簧管
雙觸點干簧管是一種磁控開關,結構如圖所示,其外殼是一只密封的玻璃管,管內充有某種惰性氣體,并裝有A、B和C三塊簧片,其中B和C是用鐵或鎳等材料制成,A是用銅或鋁等非磁性材料制成,A的端點與C的端點是固定端點,B的端點是自由端點,正常時B的端點在自身彈力作用下與A的端點接觸,當繞在干簧管上的線圈通電時,如圖所示,B的端點與C的端點分別被磁化而相互吸引,當吸引力大于B的彈力時,B與A的端點分開,并與C的端點接觸。而當B與C的吸引力減小到一定程度時,B在彈力的作用下與C的端點分開,重新恢復與A的端點接觸。
請問答下列問題:
⑴在圖中,若要使螺線管的左端為N極,則電源左端是 極。
⑵簧片A、B和C所對應的材料可能是 。(填寫序號)
①鐵、鐵、銅 ②銅、鋁、鐵 ③銅、鐵、鐵 ④鎳、鐵、鋁
⑶當B的端點與C的端點接觸時,簧片B具有 勢能。
⑷如圖所示,請將電路連接完整,要求閉合開關后,紅燈先通電,然后綠燈與紅燈能交替通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為了研究物體做功快慢的情況,分別對三位同學的做功情況進行觀察,記錄了有關數據,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該同學觀察到甲同學做功最快,乙同學其次,丙同學最慢,而每位同學自身做功快慢相同.
表一 甲同學
表二 乙同學
表三 丙同學
(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與4(或2與5,3與6)的數據及觀察到的現象,可以得出初步結論是________ .
(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________ 的數據及觀察到的現象,可以得出的初步結論是:當做功所用時間相同時,做的功越多,做功越快.
(3)進一步綜合分析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數據及觀察到的現象,并歸納得出結論:
a.分析比較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的數據及觀察到的現象,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___ .
b.分析比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數據及觀察到的現象,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在接線柱A、B間接入導線(其材料為普通銅絲),在接線柱C、D間接入熔絲.接通電源,燈泡正常發光,熔絲不熔斷;斷開電源,在B、D間連上一根導線,再次接通電源時,燈不亮,熔絲熔斷.以下判斷錯誤的是
A. 導致熔絲熔斷的原因是電路中電流過大
B. 熔絲熔斷時,熔絲中的電流大于AB間導線中的電流
C. 熔絲熔斷,但燈泡依然完好
D. 用銅絲代替熔絲不符合安全用電的原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生產生活中物理知識說法正確的是
A.俗話“雞蛋碰石頭自不量力”原因是石頭對雞蛋的作用力更大
B.太空飛船盡可能采用強度高、密度大的新材料制造
C.氣體受熱膨脹,密度變小,所以發生火災時為避免吸入燃燒后的高溫有毒氣體,人應貼近地面逃生
D.一定質量的水結成冰后體積變小,密度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