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小瑩對自己怎么來到這世界感到困惑。請你參照下圖,利用所學生物學知識幫她解惑:
(1)小瑩新生命的起點是②________,由①和卵細胞在輸卵管內結合形成。
(2)②通過細胞分裂和③細胞分化發育成胚胎。胚胎在媽媽的子宮內發育成胎兒,發育所需營養通過__________和臍帶從母體獲得。
(3)小瑩患有白化病,若用a表示白化病基因,按照正常的推理,則小瑩的爸爸和媽媽的基因型分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生物興趣小組做了如下實驗,請你據下圖回答問題:
(1)圖一中的[ ]________細胞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
(2)圖二中表示植物體內運輸B物質的結構是________,其中大部分B物質以氣體的形式從圖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散失到大氣中。白天在光照條件下,根吸收的水分向上運輸到葉的主要動力來自于葉片的_______作用。在此過程中C為______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3)圖三的實驗是為了驗證植物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將圖三的乙和丙葉片摘下,然后放入盛有________的小燒杯中,隔水加熱,使葉片都變成_________色,然后滴加碘液來檢測________的存在,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葉片變藍,說明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5)若將圖三的裝置放在黑暗環境下,丙葉片所在的瓶中氣體可以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這是丙葉片進行了____________的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為人體血液循環模式圖,請據圖回答。
(1)如果在下肢臀部肌肉的毛細血管〔8〕周圍處注射青霉素后,會最先在心臟的______發現青霉素。
(2)血液流經小腸后營養物質增多,血液流經____________后尿素含量減少。
(3)血管〔4〕指的是______________,血液流經〔4〕后變成 _______________ 血。
(4)如果某個同學發生意外造成肱動脈流血,應在受傷血管的________(遠心端或近心端)止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圖1是某家族有無耳垂的遺傳圖譜(顯性基因用B表示,隱性基因用b表示),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人的有耳垂和無耳垂是一對相對性狀。由圖1中信息可以判斷,無耳垂為_____性狀。請推測小剛祖父的基因組成為____。
(2)國家“二孩”政策放開后,小剛的父母準備生二胎,第二胎生出的小孩有耳垂的幾率是_____。
(3)小剛的父親有耳垂,其產生的精子類型是圖2中的_____(填寫字母)。
(4)在人的生命延續和發展過程中,_____是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橋梁。
(5)小剛的祖父、祖母有耳垂,小剛的父親也有耳垂,這是生物的_____現象。小剛的父母都有耳垂,小剛沒有耳垂,這是生物的_____現象。
(6)無論男孩還是女孩,他們和父母既相似又有差異,這是源于生物的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10分)上圖是模擬膈肌的運動,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圖表示 氣 ,乙圖表示 氣 。
(2)呼氣時,肋間肌和膈肌 ,使胸腔容積 ,肺隨著 ,肺內氣壓相應 ,氣體被呼出。
(3)吸氣時,肋間肌和膈肌 ,使胸腔容積 ,肺隨著 ,肺內氣壓相應 ,氣體被吸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巴斯德將新鮮的肉湯置于鵝頸瓶內可以很久不腐敗,是因為( )
A. 肉湯內沒有氧氣 B. 肉湯內放了防止腐敗的藥品
C. 細菌在肉湯內不繁殖 D. 空氣中的細菌不能進入肉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從一個細胞到“小師哥”,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發生的奇妙變化。
(1)我的生命開始于________,出生前的我舒適地生活在媽媽肚子的_______ 里,每時每刻,都能通過臍帶和胚胎從媽媽那獲得營養物質,排出代謝的________氣體等廢物。
(2)隨著“哇”的第一聲啼哭,我的呼吸系統開始工作了,其中的____ 是我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心臟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血管a的管壁厚,彈性大,內流動脈血
B. 心臟四個空腔中,B的壁最厚,肌肉發達,收縮和舒張的能力最強
C. 心臟四個空腔中,A,B內流動脈血,C,D內流靜脈血
D. 如果進行灌流實驗,將血管g扎住,由血管d灌水,水會從血管a流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