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出現面色蒼白、頭暈、疲乏、精神不振等癥狀,醫生給他做了血常規化驗.在顯微鏡下觀察到血涂片玻片標本的俯視如圖,化驗結果如下表.根據圖表信息回答問題:
檢查項目 | 正常值 | 檢查結果 |
紅細胞計數(RBC) | 3.5×1012﹣5.5×1012個/L | 3.0×1012個/L |
白細胞計數(WBC) | 5.0×109﹣1.0×1010個/L | 8.0×109個/L |
血小板計數(PLT) | 1.5×1011﹣3.5×1011個/L | 2.6×1011個/L |
血紅蛋白(Hb) | 110﹣160g/L | 95g/L |
(1)血細胞①的名稱是________,醫生講圖中血細胞①移至視野中央觀察,玻片移動的方向是________;
A.左上方B.右上方C.左下方D.右下方
(2)血液是一種組織,屬于________組織
(3)該同學的化驗結果中________和________值均低于正常值,醫生初步診斷他可能患有貧血,貧血癥有多種類型,其中鐮刀型細胞貧血患者的遺傳物質發生變化,該貧血癥是一種________的變異;
(4)血液不僅具有運輸作用,而且還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人的大拇指能否向背側彎曲是一對相對性狀,相關基因用B、b表示.某生物社團調查了校內620名同學及其父母該性狀的遺傳情況.根據父母的性狀組合方式,將其分為三組:第一組,父母的大拇指均能向背側彎曲;第二組,父母中只有一方大拇指能向背側彎曲;第三組,父母的大拇指均不能向背側彎曲。三種組合的子代性狀表現及數據如圖所示。請據圖回答問題。
(1)這對相對性狀中,大拇指能向背側彎曲是 性狀。
(2)在實際調查中,第二組某家庭中父親的大拇指能向背側彎曲,那么他的基因組成是否可能為BB?
(填“是”或“否”)。
(3)第一組中的某對夫婦巳經生了一個大拇指不能向背側彎曲的孩子.這對夫婦再生一個大拇指不能向背側彎曲孩子的幾率為 。
(4)父母并沒有把他們的性狀直接傳給孩子,而是通過 和卵細胞將各自的遺傳物質傳遞給孩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越多,食物鏈和食物網越復雜,其自動(自我)調節能力越強,下列生態系統中,自動(自我)調節能力最強的是( )
A.羅平油菜田 B.西雙版納熱帶雨林
C.香格里拉依拉草原 D.大理洱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人類白化病是由常染色體上a基因控制的隱性遺傳病,下圖為某家族的白化病遺傳情況,請分析回答問題。
(1)白化病患者皮膚與毛發出現明顯的白化現象,原因是體內缺少了正常基因A,這說明基因與性狀的關系是_________。
(2)圖中⑤號為白化病患者,可推知①、②號個體的基因組成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號個體的基因組成是___________。
(3)經基因檢測發現:⑥號個體不攜帶致病基因a,則其與⑤婚配,后代⑦患白化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一滴血在顯微鏡視野中的示意圖.已知正常人紅細胞的含量為(4.2﹣5.0)×1012個/L,白細胞為(4﹣10)×109 個/L,白細胞個體一般較紅細胞大.請據圖回答問題
(1)圖中[________]是紅細胞.某人經常精神不振,容易疲勞,經血液化驗,此人紅細胞數目為3×1012個/L.據此判斷此人患有________癥.這種病人應多吃一些含________和________豐富的食物.
(2)人體某處受傷感染時,[________]會穿過毛細血管壁,聚集在感染處,吞噬病菌.具有運輸養料和廢物功能的是[________]________;
(3)若[ ________]這種血細胞缺乏,身體一旦受傷便會血流不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城市中鋪設盲道、新聞播報中加配手語翻譯等措施是社會文明的標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盲道地磚表面的突起,可刺激盲人足底皮膚中的感受器產生興奮
B. 手語翻譯者做出的手勢可在聽力障礙者的眼球中形成視覺
C. 聽力障礙者通過手語獲得信息并作出反應,這是條件反射
D. 盲道可為盲人提供安全的行走線路,因此要注意保護盲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中 ①、②表示血管,箭頭表示血流方向,②與①相比,血液中氣體含量的變化情況是
A.氧氣增加,二氧化碳減少B.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加
C.氧氣和二氧化碳都增加D.氧氣和二氧化碳都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顯示某小孩體內一個體細胞中所含的染色體,仔細觀察后,回答下列問題。
(1)這位小孩的性別是______。
(2)該小孩體內的一對性染色體,來自父親的是___________性染色體,來自母親的是___________性染色性。
(3)存在于染色體上的主要遺傳物質是___________。
(4)關于該小孩體內的染色體、基因及細胞核作一比較,請在圖中標明此三者的關系。
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資料,回答問題。
牛奶是蛋白質和鈣的良好膳食來源, 也是改善居民膳食結構的理想食品。《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普通成年人每天應攝入300毫升牛奶或與之相當的奶制品。但有些人飲用牛奶后容易出現腹瀉、脹氣等現象,稱為乳糖不耐受,阻礙了牛奶的推廣。
乳糖是存在于人乳和牛乳中的一種糖類 ,在人體內被乳糖酶分解為葡萄糖和半乳糖之后,才可以被吸收。如果腸道中乳糖酶含量過少,乳糖則會被腸道中某些微生物利用,分解成乳酸、氫氣和二氧化碳等,從而引起腹瀉、脹氣等癥狀。乳糖不耐受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乳糖酶。控制乳糖酶的基因在嬰兒時期“辛勤工作”,可以產生很多乳糖酶;斷奶后就“收攤兒”了,產生的乳糖酶大幅度減少,消化乳糖的能力也隨之降低。這種變化發生與飲食習慣有關。對于大部分哺乳動物(包括人類)而言,斷奶后多以含有淀粉等其他糖類的食物為食,乳糖酶就沒什么作用了。
其實原始人類都是乳糖不耐受的。直到6500年前,乳糖耐受的基因第一次出現在歐洲西北部。由于當地農業相對不發達,牛奶成了抵御饑餓的有力手段。所以,能消化牛奶的人就有了巨大的生存優勢,乳糖耐受的基因也得以發揚光大。
目前,在世界范圍內,乳糖不耐受的人群比例仍然相對較高。為了減少乳糖不耐受的困擾,人們發明了各種發酵乳制品,如酸奶、奶酪等,將其中的乳糖含量控制到人類可以承受的水平。另外,少量多次飲用牛奶、避免空腹飲奶等措施也能有效避免出現乳糖不耐受癥狀。
(1)飲用牛奶后,其中的蛋白質在人體內開始消化的部位是圖1中的[___]_____,消化產物隨血液循環運輸到組織細胞被利用,最終產生的尿素等代謝產物主要通過圖2的[___](填序號)過程排出體外。
(2)由資料可知,人體內乳糖酶的產生是受______控制的,嬰兒期該酶的產生量較高,這是因為______。
(3)“6500年前,乳糖耐受的基因第一次出現”,這是______的結果。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在歐洲西北部,乳糖耐受基因被保留下來并遺傳給后代。
(4)作為農業大國,乳糖不耐受是中國成年人的普遍現象,對于這部分人來說,酸奶是良好的牛奶替代品,主要依靠_____的發酵作用制作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