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湖州桑基魚塘系統”被譽為“世間少有美景、良性循環典范”(如圖所示)。在該農業生態系統中,耕作者將桑林附近的洼地深挖為魚塘、墊高塘基、基上種桑、以桑養蠶、蠶絲織布、蠶沙喂魚、塘泥肥桑,形成可持續多層次復合生態農業循環系統。至今其科學的物質循環利用鏈和能量多級利用依舊堪稱完美,廢棄物被循環利用,達到和諧共生零污染,實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請根據以上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面問題。
【1】在桑基魚塘農業生態系統中,桑樹和魚在生態系統中分別屬于( )
A. 生產者 消費者 B. 消費者 分解者 C. 生產者 生產者 D. 分解者 生產者
【2】“湖州桑基魚塘系統”實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下列不屬于桑樹蒸騰作用意義的是( )
A. 增加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 B. 降低葉片表面溫度,防止被灼傷
C. 提高大氣的濕度,增加降水 D. 促進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運輸
【3】下列有關桑基魚塘生態農業模式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 形成基種桑→塘養魚→桑飼蠶→蠶沙喂魚→塘泥培桑的物質循環利用
B. 分解者利用蠶沙、人畜糞便、樹葉等生產沼氣,是物質循環關鍵一環
C. 該生態系統中,能量沿食物鏈傳遞,經微生物分解有機物,完成循環
D. 該池塘中存著大量的藻類植物,它們屬于生產者,是某些魚類的食物
【4】某同學為桑基魚塘生態系統繪制了一條食物鏈:人→魚→蠶→桑。該食物鏈存在的主要錯誤是( )
A. 箭頭的方向不對 B. 生產者應當在左側
C. 蠶與桑不是捕食關系 D. 這些生物構成的食物鏈不止一條
【5】該生態系統中,綠藻是鯪魚及小蝦的食物來源,其中小蝦也是鯪魚的食物。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上述描述中包含1條食物鏈 B. 鯪魚與小蝦之間存在競爭和捕食關系
C. 水體富營養化,能增加鯪魚產量 D. 該池塘若被汞污染,綠藻中汞含量最高
【6】桑葉是桑樹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也是蠶的食物來源。興趣小組將陽光照射下的桑葉經酒精脫色、碘液染色之后,分別制作桑葉表皮和桑葉橫切臨時裝片,進行觀察。以下描述正確的是( )
A. 上下表皮細胞含有大量的葉綠體,能夠進行光合作用
B. 上表皮氣孔數量比下表皮多,是對較為干旱環境的適應
C. 葉肉細胞被碘液染成藍色,是因為光合作用產生了淀粉
D. 表皮臨時裝片中,被染成藍色的保衛細胞不含有葉綠體
【7】桑葚是桑樹的果實,據《本草綱目》記載,其性味甘寒,具有補肝益腎、烏發明目等功效,下列對于桑和桑葚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桑葚內含有較多的糖分,是桑葉光合作用的產物
B. 桑葚果實中甜味物質,貯存在桑葚細胞的葉綠體中
C. 將桑葚放入密閉瓶子,一段時間后二氧化碳會減少
D. 桑葚由多個小果實聚合而成,在結構層次上屬于系統
【8】在桑基魚塘農業生態系統中,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把塘中的塘泥鏟出,其原因不包括( )
A. 塘泥淤積,魚的生存空間變得狹小,不利于魚類生存
B. 塘泥中含有大量的細菌和真菌,其呼吸作用導致塘水缺氧
C. 鏟出的塘泥能夠給桑樹作為肥料,促進資源的再利用
D. 塘泥被鏟出,塘水更清澈,有利于各種生物的光合作用
【9】在桑基魚塘農業生產中,一般會先在農田中培育桑樹苗,然后再移栽到池塘邊。為提高移栽樹苗的成活率,下列措施及其對應的生物學原理不相符的是( )
A. 適當修剪枝葉——降低蒸騰作用 B. 帶土移栽——保護根部結構和吸收能力
C. 陰天或傍晚進行移栽——降低光合作用 D. 蓋遮陽網——降低蒸騰作用
【10】下列不能反映桑基魚塘農業生態系統優勢的是( )
A. 該系統食物鏈和食物網相對穩定,外來入侵生物不會對其產生影響
B. 塘泥培桑環節,減少了桑樹栽培中化肥的使用,確保產品安全無污染
C. 該系統含水、陸兩個生態系統,既相互獨立,又密切聯系為一個整體
D. 不僅具有蠶桑生產、漁業生產的功能,還具有休閑、觀光等旅游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眼、耳是人體重要的感覺器官,能感知外界刺激,下列有關眼、耳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外界光線進人眼球的途徑為:角膜→玻璃體→晶狀體
B. 因瞳孔大小可以調節,所以人可以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
C. 遇到巨大聲響時,可迅速張嘴,或閉嘴、堵耳,以保護鼓膜
D. 聲波引起振動,在內耳中傳導順序為:鼓膜→聽小骨→耳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設計如圖所示實驗,探究植物的蒸騰作用。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甲、乙形成一組對照實驗,以探究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
B. 兩個裝置中水量應相同,加入植物油可防止水分從液面蒸發
C. 該實驗裝置應放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以免植物枝條缺水干枯
D. 一段時間后,用乙減去甲得到的數值,是植物葉片蒸發的水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以下是長頸鹿進化示意圖,據圖回答:
(1)圖①說明古代長頸鹿祖先的個體之間頸的長短存在著_________。
(2)圖②說明地球環境變得干旱、缺乏青草時,_________的個體容易生存下來
(3)從長頸鹿的進化過程看,頸長的變異是由于_________改變而引起的。
(4)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_________,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這就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1所示“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實驗材料的處理,圖2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視野圖象,請根據實驗的方法步驟和現象,回答下列問題
(1)做此實驗時使用_____(填“低”或“高”)倍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血管內血液的流動情況.
(2)濕棉絮包裹在小魚頭部的鰓蓋和軀干部,在實驗觀察過程中,應時常往棉絮上滴加清水,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
(3)圖2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圖象,你認為,[2]是_____血管,判斷的主要依據是_____.該血管管壁只由_____扁平上皮細胞構成,管內血流速度最慢.這些特點便于血液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血管[3]的類型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觀察放入抗凝劑的血液的實驗中,將10mL的新鮮的人體血液和抗凝劑混合,24小時以后,出現了如圖所示的分層現象。據圖回答問題:
(1)血液中運輸養料和廢物的成分是圖中所示的________(填字母)部分,其主要構成成分是_______,除上述功能外,還具有__________的功能。
(2)氧氣進入血液以后,主要由圖中________(填字母)部分血細胞來運輸。
(3)能吞噬病菌的血細胞存在于圖中的_________(填字母)部分,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血細胞存在于圖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部分。
(4)靜置一段時間以后,量筒中的C部分會變成________色,原因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小剛同學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情況,請判斷甲、乙、丙三條血管分別是( )
A. 靜脈、毛細血管、動脈 B. 靜脈、動脈、毛細血管
C. 毛細血管、動脈、靜脈 D. 動脈、靜脈、毛細血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棕毛小鼠(雄)與黑毛小鼠(雌)雜交后產生子一代結果的示意圖,請據圖分析回答。(用D、d分別表示控制小鼠毛色的顯性基因、隱性基因)
(1)小鼠的棕毛和黑毛是一對_____。據雜交結果判斷,_____是顯性性狀。
(2)請寫出圖中有關小鼠的基因組成:親本棕鼠_____,子一代小鼠_____。
(3)若子一代小鼠雌雄相互雜交,其后代產生黑色雌鼠的概率是_____。
(4)某實驗室飼養了一只黑色小鼠(雄),若要鑒定它的基因組成,實驗思路是:
①選用若干毛色為_____色的雌鼠與這只黑色雄鼠雜交,根據所生后代小鼠的毛色可進行判斷;
②預期結果與結論:若后代全為黑色,則該雄鼠的基因組成為_____;若后代出現棕色,則該雄鼠的基因組成為Dd,判斷理由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