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探究“大豆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的實驗裝置,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選擇的種子要有完整的、活的胚且度過休眠期
B. 該實驗探究的是空氣、溫度、水分對種子萌發的影響
C. 該實驗不能說明種子萌發與光照有關
D. 甲和丁形成一組對照實驗,用來探究種子的萌發需要水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生態系統中,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因此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________,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________。
(2)請寫出兔、草、狐構成的食物鏈:________________。
(3)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除了生物部分外,還有非生物部分,如________(填兩項),等等。
(4)生態系統中的非生物部分對生物的生活與分布有影響。有同學想了解水分對蚯蚓的生活與分布有無影響,進行了下面的探究活動。
提出問題:水分會影響蚯蚓的分布嗎?________________
作出假設:蚯蚓喜歡生活在潮濕的土壤中,水分對蚯蚓的生活與分布有影響。
方法步驟:
Ⅰ制作下圖所示裝置;
Ⅱ將20條蚯蚓放到隔離帶上,然后蓋上鞋盒;
Ⅲ一段時間后,打開鞋盒蓋子,數出兩邊土壤中的蚯蚓數目,并記錄;
Ⅳ重復步驟Ⅱ和步驟Ⅲ幾次;
Ⅴ根據幾次記錄的實驗數據,分別求出兩種土壤中蚯蚓數目的____________。
實驗結果與結論:
預期結果有三種情況,濕潤土壤中的蚯蚓數目明顯少于、基本等于或明顯多于干燥土壤中的蚯蚓數目。若該同學的實驗結果為濕潤土壤中的蚯蚓數目________干燥土壤中的蚯蚓數目,則假設成立。
實驗分析:
本實驗的變量為________。像該實驗這樣,除了一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做________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孢子和種子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孢子是一種生殖細胞 B. 苔蘚植物能產生孢子
C. 種子是一種生殖器官 D. 產生孢子的植物也可以產生種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生態系統中,生物與環境之所以能夠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是因為它們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依存,下面以昆崳山森林生態系統為例,分析生態系統中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
(1)生物與非生物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與依存,昆崳山地理位置優越,氣候溫潤,為多種生物提供了適宜的生存條件,有我國分布面積最大的赤松林,還有櫟樹、刺槐等117多種植物,這體現出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 .
(2)生物與生物之間的相互影響與依存,昆崳山野生動植物多達2330多種,這些生物形成了復雜的食物關系,如圖為昆崳山部分生物構成的食物網,該食物網中生物通過___關系和競爭關系相互影響與依存.
(3)在該食物網中,能利用非生物環境中的簡單物質制造有機物儲存能量的生物有___________ , 食物網中的其它生物都通過食物鏈獲得物質和能量,比如,鷹獲得物質和能量可通過多條食物鏈,請寫出其中最短的一條 ______________ . 生物制造或獲得的有機物最終都要被分解為無機物歸還到環境中,其途徑一是通過呼吸作用分解體內的有機物,二是通過____________(答一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分解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據如圖回答問題
(1)裝置B內的綠色植物在光照下可進行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2)把D處夾緊、E處打開,當光照一段時間后,綠色植物會產生的氣體是______________ .
(3)若要增強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在A裝置中加入適量的___此時把D打開.
(4)若用黑紙片將B裝置罩上一黑紙片(D處扎緊),綠色植物主要進行_______________作用,若向C瓶中加入_______________ , 可觀察到______________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某生態系統的食物網,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的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太陽能,把無機物合成為貯藏能量的有機物,不僅養活了自己,還養活了圖中的其他生物,所以它是生態系統中的__.生物圈中的動物必須直接或間接地以綠色植物為能量來源,所以它們是生態系統中的__.
(2)生活在一定自然區域的各種生物之間,通過捕食與被食的營養聯系形成__和__.生物間這種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使各種生物種群的數量趨于平衡,有利于生物間的協調發展.
(3)圖中有__ 條食物鏈,寫出食物網中最短的一條食物鏈:__.
(4)圖中沒有體現出來的腐生生物能分解枯枝敗葉、動物尸體和糞便中的有機物,獲得生活必需的物質和能量,它們是生態系統中的__,對生態系統中的__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