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的區域內,生物與環境構成的統一整體.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真菌)組成.
(2)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
解答 解:(1)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這種關系的,材料中的生產者有草,蟲以草為食,雞以蟲為食.這就構成了一條食物鏈:草→昆蟲→雞.
(2)生態農業是運用生態學、生態經濟學原理,系統工程學的方法,采用現代科學與傳統農業有效經驗,進行經營和管理的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分析,茶園養雞的優點是有效控制果園中某些害蟲的數量從而減少對果樹的危害.
(3)動物體細胞內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必須直接或間接依賴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物維持生活,因此動物屬于生態系統成分中的消費者.細菌、真菌等微生物靠分解動植物殘體等含有的有機物維持生活,因此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屬于分解者.
(4)顯微鏡的使用過程分為:取鏡與安放、對光、觀察和整理五步.圖③沒有放玻片標本,眼視目鏡,因此是對光.該步操作的目的是使光圈、通光孔、物鏡、鏡筒、目鏡 在同一直線上.圖①是放置玻片標本;進行圖②所示操作時,眼注視圖示部位的目的是: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圖④的操作是反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所以圖示中正確的順序是:③①②④.
(5)細菌的細胞的結構有:細胞壁、未成形的細胞核、細胞質、細胞膜和一些附屬結構如鞭毛和莢膜等.真菌有單細胞的,如酵母菌;也有多細胞的,如霉菌和蘑菇等,其細胞的結構有:細胞壁、細胞核、細胞質、細胞膜和液泡,所以二者在形態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有無成形的細胞核.如圖是小宇同學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細胞是細菌細胞,判斷它是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故答案為:(1)雜草→昆蟲→雞;
(2)有效控制果園中某些害蟲的數量從而減少對果樹的危害;
(3)分解者.
(4)C
(5)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生態系統的組成和各成分的作用.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生物體個體的大小 | B. | 生物體群體的數量 | ||
C. | 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 | D. | 生物在自然環境的分布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最先出現的植物類群是甲 | B. | 丁最有可能是水生的 | ||
C. | 乙和丙都是由甲進化來的 | D. | 戊的結構比甲的復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