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食物的營養成分中
(1)既是細胞組成成分,又是機體能源的物質中由氨基酸組成的物質是 ;供給人體能量的主要物質是 ;由甘油和脂肪酸組成,大部分作為備用能源物質貯存在皮下的是 .
(2)占人體體重60%~70%的營養成分是 .
(3)種類很多,需要量很少,一旦缺乏,就會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甚至患病,它是 .
(4)本身沒有營養價值,但對維持人體健康有重要作用,被稱為“第七營養素”的是 .
【答案】(1)蛋白質;淀粉;脂肪
(2)水
(3)維生素
(4)膳食纖維。
【解析】試題分析:(1)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人體的生長發育、組織的更新等都離不開蛋白質.此外,蛋白質還能被分解,為人體的生理活動提供能量;蛋白質的結構單位是氨基酸.人體需要的糖類主要從食糖、谷類、豆類和根莖類等食物中獲得.脂肪是人體內備用的能源物質,其在人體消化道內的終產物是甘油和脂肪酸.
(2)水是人體內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約占體重的60%﹣﹣﹣70%.水是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人體的各項生命活動都離不開水;人體內的營養物質和廢物都必須溶解在水里才能進行運輸.
(3)維生素既不參與構成人體細胞,也不為人體提供能量,而且人體對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對人體的各項生命活動有重要的作用;人體一旦缺乏維生素,就會影響正常的生長和發育,還會引起疾病.維生素的種類很多.
(4)食物中的膳食纖維對維持人體健康有重要作用,被稱為“第七營養素”.
故答案為:(1)蛋白質;淀粉;脂肪
(2)水
(3)維生素
(4)膳食纖維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山東省臨沂市八年級中考二輪復習專題三 植物體的三大作用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某同學將2只健康的相似的小鼠分別放到密閉的甲、乙玻璃罩中,甲玻璃罩內不放綠色植物,乙玻璃罩內放一盆綠色植物,并置于陽光下(如圖)。分析回答:
(1)兩玻璃罩中的小鼠,先死亡的應是________(填“甲”或“乙”),判斷的依據是綠色植物的_____________作用能產生__________,有利于小鼠的正常生命活動。
(2)為了進一步驗證上述判斷,某同學迸行了如下圖的實驗:將綠色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光下3~4小 時,用試管收集塑料袋中氣體后,再用一支帶火星的衛生香伸進試管內。預期結果:衛生香會______________。
(3)如果將甲、乙兩玻璃罩置于黑暗環境中,小鼠先死亡的應是__________。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男、女生進入青春期的年齡約為
A. 10~14歲;10~12歲 B. 10~12歲;10~14歲
C. 8~11歲;10~12歲 D. 10~12歲;8~11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發生洪澇災害后,一些植物往往會發生爛根而死亡。其主要原因是洪澇災害……( )
A.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 B.抑制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C.破壞植物的組織器官 C.造成植物缺乏營養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試管內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蕩后,置入37℃的溫水中,一段時間后植物油不見了,配制的消化液最合理的一組是
A.唾液、胃液、腸液 B.胃液、膽汁
C.胰液、腸液、膽汁 D.腸液、胰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用天竺葵進行探究陽光與有機物關系實驗的正確順序( )
①對天竺葵葉片進行部分遮光處理后放在陽光下照射3~4h;
②取一盆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
③用清水漂洗葉片后滴加碘液,觀察、比較葉片遮光和未遮光部分的顏色;
④剪下葉片,去掉遮光物,浸入盛有酒精的燒杯中,隔水加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丹江口市滄浪洲生態濕地公園,樹木蔥蘢,芳草如茵,碧波蕩漾,楊柳依依,隨處可見鷗鷺翩翩飛舞。形成丹江口市 “一江兩岸”的濱江景觀,也成為市民和游客鬧中取靜、親近自然的天然氧吧。下列關于該濕地公園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該濕地公園是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②該濕地公園的各種植物和動物及非生物因素構成生態系統 ③該濕地公園中的所有植物是生產者,所有動物是消費者。④人在該生態系統建設中起著關鍵性作用所以人是生產者。⑤若有一條食物鏈A→B→C→D則A代表生產者,D代表營養級別最高的消費者,且含有毒物質最多,數量最少。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