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科學家在研究人類的起源和發展的重要依據是古人類化石。(______)
【答案】正確
【解析】
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等,由于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漫長的年代和復雜的變化而形成的,不同的地層中埋藏著不同類型的生物化石。
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最重要的、比較全面的證據,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等,由于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漫長的年代和復雜的變化而形成的。比較解剖學是對各類脊椎動物的器官和系統進行解剖和比較研究的科學,生物進化在比較解剖學上最重要的證據是同源器官;胚胎學是研究動植物的胚胎形成和發育過程的科學,也為生物進化論提供了很重要的證據,如脊椎動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有鰓裂和尾,說明了脊椎動物和人是從某些古代的低等動物進化來的,可見古人類化石是科學家在研究人類的起源和發展的重要依據,說法正確。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資料,回答有關傳染病及免疫的問題。
非洲豬瘟是一種傳染性很高、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豬類疾病,其特征是發病過程短,但死亡率高達100%。健康豬與患病豬或污染物直接接觸是非洲豬瘟最主要的傳播途徑,豬被攜帶病毒的蜱等媒介昆蟲叮咬也存在感染非洲豬瘟的可能性。
2018年我國部分地區曾發生非洲豬瘟疾情,疫情發生后,相關地區立即按照要求,啟動應急機制:在疫點周圍3公里范圍內撲殺所有生豬并無害化處理;對豬場進行全面消毒,對排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控制動物運輸車輛的移運和檢疫,對出入的人員和車輛進行消毒。
(1)根據題干的描述,引起該傳染病的病原體是________。
(2)患病豬屬于傳染病流行環節中的________,必須撲殺并進行無害化處理;對豬場進行全面消毒,對排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屬于傳染病預防措施中的________。
(3)為了預防傳染病,早在19世紀,“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就開始培育疫苗。從免疫學的角度來說,疫苗相當于________,接種到健康人體內后,會刺激淋巴細胞產生一種特殊蛋白質,叫做________,二者的結合可以促進________作用,或使病原體失去致病性。這種免疫方式屬于________(填“特異性”或“非特異性”)免疫。
(4)通過有計劃地接種疫苗,可以達到預防、控制和消滅相應傳染病的目的。但是,到目前為止,并不是所有的傳染病都能通過這種方式進行預防,比如艾滋病。艾滋病的病原體是________,它主要侵犯并瓦解人體的________,使人體不能抵御病原體,因此病人常死于多種疾病的侵害。為提高人們對艾滋病的認識,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的________定為世界艾滋病日,號召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在這一天舉辦相關活動,宣傳和普及預防艾滋病知識,關愛艾滋病病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母愛是偉大的,母親懷孕后負擔明顯加重。在胎兒生長發育的過程中,母親與胎兒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是( )
A.子宮B.胎盤和臍帶C.輸卵管D.卵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俗話說“千里之堤毀于蟻穴”,白蟻是一種常見的害蟲。為了研究溫度對白蟻存活的影 響,兩位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將白蟻分成五組,在不同溫度下飼養(其他條件相同),記錄了各 組白蟻全部死亡所需的天數,結果如表所示,分析回答:
組別 | 培養溫度 | 白蟻數/只 | 全部死亡所需時間 |
第一組 | 常溫(20℃) | 30 | 40 天內沒有出現死亡現象 |
第二組 | 10℃ | 30 | 30 天 |
第三組 | 0℃ | 30 | 10 天 |
第四組 | -3℃ | 30 | 6 天 |
第五組 | -5℃ | 30 | 2 天 |
(1)按照科學探究的五個步驟,設計這個實驗前,提出的問題是:_____?
(2)作出的假設是:_____。
(3)本探究實驗中的變量是:_____。該實驗的對照組是_____。
(4)根據實驗結果可得出的結論是:在一定范圍內,溫度越_____越有利于白蟻的生存
(5)根據實驗結果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測有_____。(填序號)
①赤道地區的白蟻比兩極地區的多;
②在我國北方地區,夏天的白蟻比冬天的多;
③45℃條件下白蟻會大量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小腸適于吸收的特點不正確的是( )
A.小腸很長
B.小腸絨毛和皺襞使得小腸面積大
C.小腸絨毛壁只由一層上皮細胞組成
D.小腸內有多種消化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中國詩詞中蘊含豐富的生物學知識,彰顯出自然之美、生命之美。下列寫在春天里的詩句中描寫的植物與其它三個選項中親緣關系最遠的是( )
A.小樓一夜聽春雨,明朝深巷賣杏花
B.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C.西湖春色歸,春水綠於染
D.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小組在“探究環境條件對葉綠素形成的影響”的活動中,作出的假設是:光照能影響葉綠素的形成。據此假設該小組設計如下實驗方案
甲組 | 乙組 | |
環境條件 | —————————— | 光照充足 |
實驗材料 | 同樣多株韭菜 | ———————— |
處理方法 | 將甲、乙兩組植物栽種在各自環境中一段時間 |
(1)請根據“光照能影響葉綠素形成”的假設寫出你的實驗方案
①環境條件的設計:甲組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實驗材料選擇:乙組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寫出支持假設的實驗結果預期:甲組植株葉子_____________乙組植物葉子_______________
(3)葉綠素在植物細胞的哪個結構中合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暑假里,某生物興趣小組為了探究“微生物的滋生需要哪些條件”于是將清洗干凈的三個相同的玻璃杯分別標以A、B、C,并進行了如表所示的實驗(未提到的條件均認為適宜);請回答下列問題:
玻璃片 | A | B | C | |
實 驗 步 驟 | ① | 各加20毫升的涼開水 | ||
② | 分別將某品牌一整塊餅干放入玻璃杯中 | 不放餅干 | ||
③ | 高溫滅菌后,在同一環境的空氣中暴露30分鐘,蓋好蓋子 | |||
④ | 置于室溫下 | 置于冰箱的冷藏室中 | 置于室溫下 | |
⑤ | 兩星期后進行觀察 | |||
觀察結果 | 有大量菌落 | 有少量菌落 | 幾乎觀察不到菌落 |
(1)A組和C組形成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____,比較A組與C組的實驗結果,得出的結論是___。
(2)接種微生物是在實驗步驟____(填序號)中完成的。
(3)A組和B組形成另一組對照,目的是探究溫度對微生物生長和繁殖的影響,該實驗有一不科學之處,應該如何糾正?_____,糾正后,如果實驗結果仍同如上表,實驗結論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