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人體完成任何一個動作,都必須由運動系統的哪些結構來完成( )
A.關節面、關節腔、關節囊B.骨骼肌、骨連結
C.骨骼肌、骨D.骨骼肌、骨、骨連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請分析下面的資料,并回答問題。
閱讀分析下面的材料解決問題。
材料一:澳大利亞樹林中有2種鸚鵡,一種是卡拉鸚鵡,一種是紫鸚鵡。兩者都住在樹洞中,甚至有時同一樹洞中住著兩種鸚鵡。平時它們相安無事,但在孵卵時就要爭奪地盤發生沖突,紫鸚鵡比卡拉大,爭奪的結果總是卡拉棄卵而逃,于是紫鸚鵡就把自己的卵和卡拉的卵一同孵育。經孵育出的幼卡拉有些行為仍是卡拉的,有些行為卻變成紫鸚鵡的行為。小卡拉發出求食聲仍是卡拉式的。但紫鸚鵡母親居然樂于給它哺食。卡拉長大離巢后在受驚時發出的聲音仍是卡拉式的驚叫聲,但在呼喊同伴時,卻完全是紫的呼叫聲,它的食性也變得和紫紫鸚鵡一樣。
材料二:大雁在遷徙途中休息時,總有一兩只“雁”做“站崗放哨”的工作,當有敵害來臨時,這些“放哨”者,或大叫或狂奔或撲翅起飛發出警報,使雁群盡快作出御敵準備或逃生,而自已卻暴露了目標,易為敵害所捕食。
(1)資料一中:卡拉鸚鵡和紫鸚鵡在孵卵時就要爭奪地盤發生沖突,這種爭奪地盤的行為屬于__________行為;
A、攻擊 B、繁殖 C、防御 D、覓食
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紫鸚鵡就把自己的卵和卡拉的卵一同孵育”這種行為屬于_________行為。
(2)資料一中:小卡拉鸚鵡的覓食行為、長大受到驚嚇時的防御行為都沒有改變這些行為是由體內的_____________控制的;而長大后卡拉在防御、覓食等行為發生改變,主要是__________行為導致的,說明該種行為主要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____________的作用,由生活經驗或學習所獲得。
(3)資料二中:大雁在遷徙途中休息時,雁群有的負責站崗放哨,有的負責取食,這屬于___________行為,且體現了_____________的特征;“放哨者通過大叫的方式向同伴發出警報”,這是通過_____________進行通訊。
(4)動物通過各種各樣的行為來適應環境,如材料一中_____________行為可以使動物更好地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一般來說,動物越高等,該行為就越強、越復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哺乳動物運動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運動僅由骨、關節、骨骼肌參與就能完成
B.關節由關節頭、關節窩和關節腔組成
C.骨骼肌由肌腿、肌腹、血管和神經組成
D.關節軟骨和關節腔內的滑液,增強了關節的靈活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表是某小組探究種子萌發的實驗方案,據下列處理分析回答:
編號 | 1號瓶 | 2號瓶 | 3號瓶 | 4號瓶 |
處理方式 | 10粒種子,擰緊瓶蓋 | 10粒種子,加適量水,擰緊瓶蓋 | 10粒種子,加過量的水,擰緊瓶蓋 | 10粒種子,加適量水,擰緊瓶蓋 |
室溫 | 室溫 | 室溫 | 低溫 |
(1)1,2號瓶能形成對照,探究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是__。
(2)2,3號瓶能形成對照,探究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是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河南太行山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于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野生獼猴種群及其生活環境。請根據所學有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獼猴屬于哺乳動物,具有_____的特點,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2)獼猴通常由猴王帶領著群居于森林之中,這表明獼猴具有____行為。猴群在集體行動時,有“哨兵”站在高處放哨。若發現異常情況,“哨兵”會發出尖銳的叫聲,招喚同伴迅速轉移。獼猴的叫聲具有傳遞____的作用。
(3)據有關資料顯示,該保護區內有哺乳類30余種、鳥類140余種、兩棲類8種、爬行類19種、植物2000余種等。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中的____的多樣性。
(4)獼猴、野豬等野生動物屬于生態系統組成成分中的_____,在維持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為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其根本措施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西湖春色歸,春水綠于染”和“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中描寫的綠色植物分別是( )
A.藻類植物和苔蘚植物B.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
C.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D.藻類植物和種子植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樟樹是永康市的市樹,以下關于樟樹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它是一種被子植物
B.細胞是樟樹植物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C.它的種子是營養器官
D.它的長大過程要經歷細胞的分裂、生長、分化的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