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根據下表列出的實驗 方法步驟,填寫實驗現象,再根據實驗現象分析原因。
試管編號 1號 2號 3號
饅頭形態 等量饅頭碎屑 等量饅頭碎屑 等量饅頭塊
清水或唾液 2亳升唾液 2毫升清水 2亳升唾液
攪拌 充分攪拌 充分攪拌 不攪拌
放在37 ℃水中恒溫10分鐘 加入碘液2滴
現象
(1)填寫表格中的實驗現象
(2)分析1號試管和2號試管這一組實驗,實驗變量是 ;預測實驗現象,會變藍的是號試管。
(3)2號試管內的饅頭,未加 ,淀粉未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所以淀粉遇碘會 。(變藍或不藍)
(4)1號試管內因為加了 ,唾液淀粉酶在適宜的溫度下將淀粉分成 ,所以,加碘液后會 (變藍或不變藍)。
【答案】
(1)1號不變藍;2號變藍;3號變藍;
(2)唾液;2;
(3)唾液;變藍;
(4)唾液;麥芽糖;不變藍
【解析】
試題分析:
(1)由表格信息可以看出:1號試管內加唾液,根據淀粉遇碘變藍色,麥芽糖遇碘不會變藍。1號試管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了,所以滴加碘液后1號不變藍;2號試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對淀粉無消化作用,滴加碘液后變藍色。3號加等量饅頭塊且不攪拌,唾液不能充分消化淀粉,所以滴加碘液后3號也變藍。
(2)1號試管內加唾液,2號試管中加入的是清水,變量是唾液。2號試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對淀粉無消化作用,滴加碘液后變藍色。
(3)2號試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對淀粉無消化作用,滴加碘液后變藍色。
(4)1號試管內加唾液,根據淀粉遇碘變藍色,麥芽糖遇碘不會變藍。1號試管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了,所以滴加碘液后1號不變藍。
考點: 探究發生在口腔內的化學消化。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植樹造林可以防風固沙,可以增加降水量,可以改善溫室效應,可以美化環境等,這說明( )
A.環境影響生物 B.生物影響環境
C.生物適應環境 D.生物能進行合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研究結果表明,人和類人猿的骨骼在結構上差不多完全相同,內臟結構也非常相似,人和類人猿的胚胎在五個月以前幾乎完全一樣。這些事實說明
A.人是由類人猿進化來的
B.人比類人猿高等
C.人和類人猿有共同的祖先
D.現代類人猿將來可以進化成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做法中,沒有注意食品安全的是( )
A.購買快熟面要看保質期 B.用清水浸泡、沖洗水果蔬菜
C.吃沒有衛生許可證的食品 D.買肉時看是否為檢疫合格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顯微鏡放到實驗桌上的正確位置是( )
A.實驗者的正前方,鏡筒朝后
B.實驗桌的中央,鏡筒朝前
C.最接近光源的地方
D.實驗者的前方略偏左(距臺邊7厘米左右),鏡筒朝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