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由所學知識可知:(1)在一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最多是生產者,而消費者的數量營養級別越高,其數量越少,(營養級即以生產者為食的叫初級消費者,以初級消費者為食叫次級消費者,依次遞推).
(2)在一個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存在一種吃與被吃的關系,叫食物鏈,其表示方法:生產者→消費者.
(3)生態系統的功能是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能量流動的特點是沿著食物鏈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的,并且是不循環的.
(4)有毒物質沿著食物鏈傳遞積累的,因此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越多,營養級越低,有毒物質越少.
解答 解:(1)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這些食物鏈相互關聯,就形成了食物網;該食物網中有4條食物鏈:草→蝗蟲→羊→狼,草→蝗蟲→青蛙→蛇→鷹,草→蝗蟲→鳥→蛇→鷹,草→蝗蟲→鳥→鷹.
(2)生態系統的功能是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能量是沿著食物鏈依次傳遞的,能量流動的特點是沿著食物鏈單向流動的、逐級遞減的,并且是不循環的.一般地說:輸入到下一營養級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營養級. 能量流動是指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傳遞(流入下一營養級,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過程.
(3)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環境中一些有害物質(如重金屬、化學農藥等),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的過程.因為這些有害物質具有化學性質穩定、不易分解的特點,會在生物體內積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隨著營養級的升高而不斷積累,危害最大的是這一食物鏈的最高級消費者.在此生態系統的中,鷹是最高級消費者,體內DDT含量最高.
(4)細菌和真菌、蚯蚓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它們主要分解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在分解過程中產生的物質是水、無機鹽和二氧化碳.
(5)從長遠看,要有效防治蝗災,必須著眼于生態建設,要實行植物保護、生物保護、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四結合.特別是要確保生物的多樣性,保護好蝗蟲的天敵.可用引進天敵的方法將蝗蟲大量殺死,據統計,我國目前有68種蝗蟲的天敵,包括鳥類、兩棲類、爬行類等,它們對控制蝗蟲的數量具有重要作用.
故答案為:(1)4;
(2)遞減;
(3)吸收;分解者; 物質循環;
(4)分解者;
(5)可用引進天敵的方法將蝗蟲大量殺死.
點評 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理解生態系統中各生物成分的作用、數食物網中食物鏈的條數,生物富集等,包含的知識點較多,考生答題要細心.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建立自然保護區 | B. | 頒布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法律、法規 | ||
C. | 移入動、植物園進行保護 | D. | 建立瀕危植物的種子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顯微鏡序號 | 目鏡 | 物鏡 |
A | 16× | 10× |
B | 10× | 4× |
C | 10× | 40× |
D | 5× | 40×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整個西瓜是由子房發育來的 | |
B. | 西瓜里的所有種子是由一個胚珠發育來的 | |
C. | 西瓜皮是由子房壁發育來的 | |
D. | 胚珠內的受精卵發育成種子的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若c處尿素濃度降低,則b為腎小管周圍的毛細血管 | |
B. | 若c處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則b可能為消化道壁的毛細血管 | |
C. | 若c處氧含量增加,則b為肺泡外的毛細血管 | |
D. | 若c處生長激素的含量增加,則b為甲狀腺內的毛細血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