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動物具有學習行為這有利于( )
A.尋找食物B.找到配偶C.逃避敵害D.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
【答案】D
【解析】
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在成長的過程中通過環境因素的影響,由生活經驗和“學習”即必須借助個體的生活經驗和經歷逐漸建立起來的,是在先天性行為的基礎上建立的一種新的行為活動,也稱為后天性行為。
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通過學習得來的行為。動物建立學習行為的主要方式是條件反射。參與神經中樞是大腦皮層,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動物在成長過程中,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新的行為。動物通過后天的學習,大大地提高了適應復雜環境的學習能力。 學習是指動物在成長過程中,通過經驗的影響,發生行為的改變或形成新行為的過程。動物的種類越高等,學習能力就越強,后天行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因此動物具有“學習能力”,這有利于適應復雜生活環境。所以答案選擇D。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資料分析
美國1908~1938年由于大規模濫伐森林9億多畝,致使大片綠地變成了沙漠。前蘇聯1962-1965年在西伯利亞開墾了大量的處女地用于糧食生產,結果全部毀于沙塵暴,顆拉無收。我國的黃土高原,歷史上曾是“翠柏煙峰,清泉灌頂”的中華文化發源地。但由于人口劇增,毀林造地,導致大片土地變成荒山禿嶺,溝壑縱橫,草木不生,水土流失非常嚴重,有些地區已變成“荒地無村鳥無窩”的景象了。生態學家指出,一個國家,如果它的森林覆蓋率達到30%左右,就很少發生重大的自然災害;如果能達到40%,就有一個比較好的生態環境;如果達到60%,那么這個國家將成為一個風調雨順、美麗富鐃的花園國家。而我國目前的森林覆蓋率僅有14%。
(1)舉例說出森林與我們人類生活之間的關系。_____。
(2)從上面的材料中你能得出什么結論。_____
(3)我網目前的森林覆蓋率說明了什么問題?這對我國的生態環境有什么影響?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生命不停呼吸不止,人的呼吸道在一定程度上能凈化吸入的空氣,使到達肺部的氣體更加干凈,在凈化氣體的過程中與此無直接關系的是( )
A.鼻毛B.鼻黏膜C.會厭軟骨D.氣管黏膜上的纖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科學觀察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既可肉眼觀察,也可借助工具 B.觀察要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
C.有些觀察結果可以制成圖表D.觀察一般比較直接,所以都不需要很長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能使吸入的氣體變得清潔的選項有( )
①聲帶 ②氣管、支氣管內表面的纖毛 ③鼻黏膜分泌的黏液 ④會厭軟骨 ⑤鼻毛⑥嗅細胞
A.③⑤⑥B.①②④
C.②③⑤D.①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