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 地帶,古人類學家發現了世界上最多的早期古人類化石。
【答案】東非大裂谷
【解析】
試題東非大裂谷還是世界古人類最早的發祥地之一,20世紀50年代末期,在東非大裂谷東支的西側、坦桑尼亞北部的奧杜韋谷地,發現了具史前人的頭骨化石,據測定分析,生存年代距今足有200萬年,這具頭骨化石被命名東非勇士為“東非人”,1972年,在裂谷北段的圖爾卡納湖畔,發掘出一具生存年代已經有290萬年的頭骨,其牲與現代入十分近似,被認為是已經完成從猿到人過渡階段的典型的“能人”,1975年,在坦桑尼亞與肯尼亞交界處的裂谷地帶,發現了距今已經有350萬年的“能人“遺骨,并在硬化的火山灰燼層中發現了一段延續22米的“能人”足印.這說明,早在350萬年以前,大裂谷地區已經出現能夠直立行走的人,屬于人類最早的成員,人類學家曾在埃塞俄比亞和坦桑尼亞裂谷帶發現了370萬年至70萬年以前的大量人類化石,這些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的重要依據,因此,對東非大裂谷進行考察研究,在地球科學、生物學、環境學、人類學諸學科方面都有著重要的科學意義。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請說出動物行為的分類:
(1)按行為的目的可分為:________行為、________行為、________行為、________行為、________行為、________行為、________行為等。
(2)按行為的獲得途徑可分為:________行為和________行為兩種類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人工濕地公園不僅增添了自然的美麗景觀,還改善了公園中的水質。生物小組同學調查了某濕地公園的生物種類,結果如表。回答下列問題:
類別 | 植物 | 昆蟲 | 兩棲動物 | 鳥類 |
常見物種 | 蘆葦、菖蒲 | 絲帶鳳蝶、蝗蟲 | 林蛙 | 蒼鷺、黑水雞 |
(1)該濕地生態系統中除上表中的生物成分外,還包括_____和_____。
(2)在濕地生態系統的成分中,蘆葦、菖蒲等植物屬于_____,蘆葦的根不僅能直接吸收水和無機鹽,還為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_____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以達到凈化水質的作用。
(3)當大量生活污水流入該濕地生態系統時,該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原因是該生態系統的_____是有限的。提高該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方法是適當增加生物的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大鯢,俗名娃娃魚(因其叫聲酷似嬰兒啼哭而得名),是世界上現存兩棲類動物中體形最長、壽命最長的古老動物,有“活化石”之美稱.自20世紀50年代起,由于過度收購,非法捕殺,食物鏈斷裂和棲息地喪失等原因,我國野生大鯢數量急劇減少.目前,大鯢已被收錄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名錄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中.請回答下列問題.
(1)從進化角度看,兩棲動物是從水中生活的______動物演化為真正陸棲______動物之間的過渡類型.
(2)大鯢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變態發育,表現為幼鯢用______呼吸,成體用______呼吸,同時還需要借助濕潤的______進行氣體交換.
(3)有研究者開展三種不同養殖模式(工廠化養殖模式、仿生態養殖模式、原生態養殖模式)下大鯢的生長、成活及繁殖效果等方面的比較研究,獲得的相關數據見表.
組別 | 性別 | 數量(尾) | 均重(千克/尾) | 產卵(精)率 | 出苗率 |
工廠化養殖 | 雌 | 5 | 2.5 | 60% | 27.37% |
雄 | 5 | 2.72 | 80% | ||
仿生態養殖 | 雌 | 5 | 2.66 | 100% | 58.17% |
雄 | 5 | 2.76 | 80% | ||
原生態養殖 | 雌 | 5 | 2.58 | 75% | 56.16% |
雄 | 5 | 2.68 | 50% |
①據表可知,為了保證實驗中只有______這一個變量,實驗開始前選擇了______相等、______相似、性別比例為______的大鯢作為實驗材料.
②研究中,不僅僅計算大鯢的產卵(精)率,還可以借助______(工具)觀察卵和精子的形態結構,判斷生殖細胞的質量.
③根據實驗數據析,最好采用______養殖模式,達到保護大鯢、增加大鯢數量的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不能說明的是( )
A. 綠葉在光下制造的有機物是淀粉
B. 葉片的見光部分產生了淀粉
C. 綠色植物釋放出氧氣
D. 光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