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綠色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細菌和真菌).分解者指的是細菌、真菌等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們將動植物殘體等含有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
解答 解:(1)圖中陽光屬于非生物部分;A屬于生產者,處于第一營養級;B屬于消費者,C屬于分解者,它能將動植物的遺體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這些物質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進而制造有機物,可見,細菌和真菌對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質的循環起著重要的作用.
(2)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做食物鏈.書寫食物鏈起始環節是生產者,以最高級消費者為終點,箭頭指向捕食者.圖中的食物鏈是A→B,A和B之間是捕食關系.
(3)能量流動是指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傳遞(流入下一營養級,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過程. 下一營養級的能量來源于上一營養級,各營養級的能量有三個去向:①該生物呼吸作用散失 ②流入下一營養級③流入分解者.營養級越多,能量流動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營養級越高,儲能越少,個體數量越少.因此,在生態系統中,對生物的個體數量起決定作用的是生態系統中的能量;這就決定了:大多數食物鏈一般只有3-4個營養級.一般地說:輸入到下一營養級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營養級,由此可以得出:能量的流動是沿食物鏈逐級遞減的,單向的,不循環.
(4)生物圈是生物與環境構成的一個統一的整體,是最大的生態系統,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環境,它為生物提供了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等生存的基本條件,適合生物的生存.
(5)生態平衡是指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生態平衡是一個動態的平衡,生物的種類數量不是絕對不變,而是相對、持續的穩定.生態系統中各種是生物的數量變化是有規律的,是在一定范圍內的動態的平衡,在自然狀態下,生態系統是穩定的,是具有自動調節能力的,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故答案為:(1)生產;一;分解
(2)AB
(3)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4)生物圈
(5)生態平衡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生態系統的組成以及能量的流動.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葡萄糖能為人體提供能量 | B. | 葡萄糖能為人體提供無機鹽 | ||
C. | 葡萄糖能為人體提供維生素 | D. | 葡萄糖能為人體提供生長激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龍舟隊員們聽到發令槍響起時,就奮力劃槳,這是條件反射 | |
B. | 當觀眾看到心儀的龍舟即將沖線獲第一名時,心跳加速,血壓升高而顯得面紅耳赤,這是神經系統和激素共同調節的結果 | |
C. | 龍舟隊員在劃槳過程中,需要骨、關節 骨骼肌三者協調配合 | |
D. | 糯米是粽子的主要原料,它是雙子葉植物的種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