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是生物圈中的一些常見的生物,其中全部屬于生產者的是:
A. 月季和蜜蜂 B. 水稻和小麥
C. 蝗蟲和玉米 D. 酵母菌和蘑菇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甲)小民同學發現池水有小白點在浮動,仔細觀察了很久;(乙)心想這是生物嗎;
(丙)于是取一滴池水,做成玻片標本,用顯微鏡觀察;(丁)原來是草履蟲。
(1)以上敘述,屬于問題是 。屬于實驗的是 。
(2)以科學方法解決問題時,第一步是( )
A.假設 B.推論 C.實驗 D.觀察
(3)科學家為證實自己所提出的假設,常以什么為重要的支持依據?( )
A.觀察 B.假設 C.實驗 D.推論
(4)科學定律的形成過程為( )
A.觀察→提出問題→假說→實驗→學說
B.觀察→提出問題→實驗→假說→學說
C.觀察→學說→假說→實驗→提出問題
D.學說→提出問題→觀察→實驗→假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果你翻動花園、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塊,常常會看到一些身體略扁、長橢圓形、灰褐色的小動物在爬行,這就是鼠婦,又叫潮蟲。當你搬開花盆或石塊,鼠婦很快就爬走了。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環境變明亮了嗎?某同學對此進行了探究,請你將他探究活動的觀察寫完整。
(1)提出問題:鼠婦會選擇陰暗的環境嗎?
(2)作出假設; 。
(3)制定實施探究的方案:在鐵盤內放上一薄層濕土,一側蓋上不透明的厚紙板,另一側蓋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鐵盤兩側中央處各放5只鼠婦,觀察鼠婦的行為。這樣在盤里就就形成了 和 兩種環境。該實驗的變量是 。
如果在鐵盤兩側各放一只鼠婦,可以得出準確的結論嗎? (填:是、否)。
為什么? 。
(4)分析結果,得出結論:該同學對上述實驗重復了5次,結果如下表:
環境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明亮 | 0只 | 1只 | 2只 | 0只 | 2只 |
陰暗 | 10只 | 9只 | 8只 | 10只 | 8只 |
為了使實驗結論更準確,應對上述實驗數據做怎樣的處理? 。
(5)結論: 對鼠婦的生活有影響,鼠婦喜歡在 的環境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江浩非常喜歡動手做一些小實驗。有一次,他把小石塊放進花盆底部蓋住洞,把珍珠石(一種可吸水的石頭)放進花盆,用水澆濕珍珠石,再把種子放在細碎的珍珠石上,輕輕壓緊種子。然后,把花盆放在有陽光的窗戶上,保持珍珠石的濕潤。過幾天,他發現種子發芽了。
接著他用水混合顆粒肥料來灌溉小苗。結果,在無土的情況下,種子也成長為茁壯的小植物。
請結合上述材料,說明植物生長所需的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探究
探究背景:如果你翻動花園、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塊,常常會看到一些身體略扁、長橢圓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動物在爬行,這就是鼠婦,又叫潮蟲。當你搬開花盆或石塊,鼠婦很快就爬走了。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環境變亮了嗎?某同學對此進行了探究,請你將他探究活動的過程寫完整。
(1)、提出問題:鼠婦會選擇陰暗的環境嗎?
(2)、作出假設: 。
(3)、制定實施方案:在鐵盒內放上一層濕土,一側蓋上不透光的厚紙,另一側蓋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鐵盒倆側中央各放5只鼠婦,觀察鼠婦的行為。這樣就形成了明亮和 兩種環境,該實驗中的變量是 。
(4)、分析結果,得出結論:該同學對上述實驗重復了5次,結果如下表。
環境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明亮 | 0只 | 1只 | 2只 | 0 只 | 2只 |
陰暗 | 10只 | 9只 | 8只 | 10只 | 8只 |
(5)結論: 對鼠婦的生活有影響,鼠婦喜歡在 的環境中生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1)使用顯微鏡觀察時,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此時眼睛一定要看著 ____
(填“目鏡”或“物鏡”),以免壓碎玻片標本。
(2)從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 像;如果透明玻片上寫“b”,那么顯微鏡觀察到的是 ;顯微鏡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數目越 。(填“多”或“少”)
(3)對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結構是 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