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生物體細胞中含有12對染色體,在細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是()
A. 12條 B. 24條 C. 12對 D. 6對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探究環境對種子萌發的影響時,某生物興趣小組做了如下探究實驗:
提出的問題:廢電池對種子萌發有影響嗎?
實驗器材:大豆種子、廢電池浸出液、清水、培養皿、濾紙、紗布
實驗方案:
I.取相同的2個培養皿,編號1號和2號,底部墊上幾層吸水紙。
II.向兩個培養皿中分別放入大豆種子各20粒,在種子上面覆蓋紗布,放在溫暖的地方培養。
Ⅲ.每天向1號培養皿紗布上酒適量的電池浸出液,保持種子濕潤,2號培養皿不做任何處理。
IV.觀察大豆種子的萌發情況并做好記錄。
實驗結果:10天后兩組培養皿中的種子都沒有萌發。
根據實驗方案和結果,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假設是______。
(2)設計2號實驗的目的是______,2號培養皿中的大豆種子沒有萌發的原因是缺乏______。
(3)從實驗設計和實驗結果看,能否說明電池浸出液對種子萌發有影響?______。如不能的話,應對原實驗方案如何改進,______。
(4)通過實驗對你有什么啟發?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各種實例中,說明生物影響環境的是( 。
A. 荒漠中的駱駝刺具有非常發達的根系
B. 在沙地上種植物可以防風固沙
C. 海豹生活在寒冷的海域中
D. 駱駝生活在干早的荒漠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人的腦、肺、小腸、胎盤等部位是物質和氣體交換異;钴S的部位,所以這些部位毛細血管分布密集,原因是其管壁_______,血流速度______,便于充分地進行物質交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電影《宇宙與人》提供了下列材料:
地球誕生在大約46億年前,那時的地球天空赤日炎炎,電閃雷鳴,地面上火山噴發、熔巖橫溢.水蒸氣、氨、甲烷等非生命物質構成了原始大氣,原始大氣中沒有游離的氧.這些氣體在紫外線、雷電作用下形成了簡單的有機物.以后,隨著溫度的降低、雨水的形成,這些簡單的有機物最終匯集到原始海洋.在原始海洋中,這些有機物又不斷的相互作用,經過極其漫長的歲月,逐漸形成了原始生命.
(1)生命誕生在________.
(2)原始大氣中沒有________.
(3)地球上生命的誕生,是在地球表面的溫度________.
(4)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過程可概括為:無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始生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林地的降水有65%被林冠截留、蒸發,35%變為地下水,而裸露的地面,約有55%的降水變為地表水流失,40%暫時保留或蒸發,僅有5%滲入土壤。林地涵養水源的能力比裸露的地面高7倍,森林可以增加大氣濕度。使天空的云量增多,從而增加降水量。
(1)森林增加大氣濕度,是通過樹木的_____來完成的。
(2)森林的作用除了上面講述的和能為人類提供木材資源外,還具有的重要作用是_____,所以我們應該在每年的_____這天里積極參加_____的活動,把我們的環境建設得更加美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資料,請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資料一 生物生存的極端溫度。最高溫度:溫泉中的藍藻可耐熱85.2℃;某些嗜熱細菌可耐熱89℃;少數陸生無脊椎動物可耐熱45 ℃~50 ℃。最低溫度:寒帶植物可在-69.5 ℃條件下生存。
資料二 地球溫度隨深度增加而升高,地表往下33 km溫度可達1000 ℃。
資料三 海水在0~100 m深度內受太陽輻射的影響,溫度變化不大,隨著深度的增加海水溫度呈降低趨勢;隨海水深度的增加光亮越來越少,在清澈的海洋里,光線最深可達海平面下200 m。
(1)分析資料一、二,可判斷生物可以在地表下33km多深的范圍內生存。(______)
(2)分析資料三可知,海水溫度和光線明暗度對海洋生物的分布是沒有影響的。(______)
(3)由資料三可知,海洋中的生物主要分布在海平面下100 m以上的范圍。(______)
(4)與地球相比,適合生物生存的生物圈只是一薄層。(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