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制造氧氣最多的生態系統的是( )
A. 海洋生態系統 B. 城市生態系統 C. 草原生態系統 D. 農田生態系統
【答案】A
【解析】
光合作用綠色植物利用葉綠素等光合色素和某些細菌(如帶紫膜的嗜鹽古菌)利用其細胞本身,在可見光的照射下,將二氧化碳和水(細菌為硫化氫和水)轉化為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細菌釋放氫氣)的過程。是地球上氧氣的主要來源,在維持碳氧平衡中起決定作用。據此解答。
海洋生態系統 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環境兩大部分組成。海洋中的植物絕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海洋的面積約3.62億平方公里,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海洋生態系統是生物圈里最大的生態系統,主要植物是浮游植物,雖然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態系統的植物,但由于數量龐大,因為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類植物,且代謝速率極快。所以它們通過光合作用每年能夠產生三百六十億噸氧氣,占全球每年產生氧氣總量的70%,是產生氧氣最多的生態系統,A正確;城市生態系統屬于人工生態系統,動植物種類少,自我調節能力弱,B錯誤;草原生態系統 分布在干旱地區,這里年降雨量很少。 與海洋生態系統相比,草原生態系統的動植物種類要少得多,群落的結構也不如前者復雜,C錯誤;農田生態系統是人工的生態系統,人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動植物種類少,自我調節能力弱,D錯誤。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8分)探究實驗:
同學們養過蠶嗎?蠶寶寶吐出的絲線能織成各式絲綢服裝。人類擁有這種珍貴的絲綢至少已有4000年了。請你養幾只蠶,探究它的取食行為。
提出問題:蠶總是吃桑葉,這是先天性行為嗎?
(1)作出假設: 。
制定計劃:
(2)實驗用的蠶的來源:向別人要來已經生長數天的大蠶去市場購買即將孵化的卵。等待使用剛孵化的小蠶進行實驗。
請你選擇獲得蠶的方式,你的選擇是 (序號),你的理由是
。
(3)該實驗的變量是
(4)設計實驗:請你選擇出( )組作為該實驗的材料。
A、桑葉和白菜葉 B、菠菜也和油菜葉
(5)每一組蠶的數量,你認為應該選擇( )
A、一只 B、十只
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實施計劃:(略)
(7)得出結論:如果你做出來的實驗結果與你的假設相吻合,那么你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表達與交流:(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小熊和小萌共同認為皮膚位于人體表面起保護作用,但小熊主張皮膚是器官,小萌卻認為皮膚是組織,兩人產生爭議.你支持誰的觀點?請分析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先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題:
赤潮的發生是災難性的
如果在局部海域中,氮、磷等營養物質的含量突然增加,造成海水“富營養化”,在適宜的光照、水溫、風浪等條件下,浮游藻類就會在短時間內迅速繁殖,甚至可使每毫升海水中的藻細胞數量達數十萬個以上,主要集中在表層到幾米深的水層中,由于這些藻類多呈紅褐色,“赤潮”由此得名。
在我國沿海,20世紀70年代以前,赤潮很少發生。20世紀70年代以后,赤潮發生的頻率大大增加。1977年福建海域發生赤潮,僅饒平縣養殖漁業損失就達6000萬元;1998年珠江口海域發生大面積赤潮,港灣的網箱養殖幾乎全軍覆沒,僅香港就損失2億多港元。
(1)根據所學生物學知識分析,赤潮的發生引起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的原因。
(2)如何防止“赤潮”的發生,談談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2013年春,流感家族中的一位不速之客-H7N9不期而至,撥動著中國內地民眾的神經。H7N9型流感是一種新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發現的新亞型流感病毒,被該病毒感染均在早期出現發熱等癥狀。迄今為止,沒有跡象表明H7N9病毒已發生人際間傳播。據國家疾控中心網站介紹,勤洗手、室內勤通風換氣、注意營養、保持良好體質有利于預防流感等傳染病,特別注意盡量避免直接接觸病死禽、畜。
(1)H7N9病毒從傳染病角度分析屬于該病的______,病毒沒有______結構。
(2)從預防傳染病措施看,對臨床確診為H7N9型禽流感患者進行隔離治療,屬于______;勤洗手、室內勤通風換氣,這屬于______。
(3)若H7N9型禽流感疫苗研發成功,那么注射的疫苗從免疫學角度分析屬于______,它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這種免疫類型屬于______。
(4)人感染H7N9型禽流感病毒的易感高危人群是______。
A.醫生B.農民C.從事禽類養殖、銷售、宰殺加工者D.司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普通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某興趣小組的同學為了研究溫度對小麥種子萌發的影響,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取6只培養皿,先在沸水中煮沸一段時間再冷卻,分別編號為A、B、C、D、E、F.將脫脂棉在開水中浸泡,冷卻后平鋪在培養皿內。
②挑選子粒飽滿、完好無損的600粒種子并隨機分成六等份,均勻地擺放在6只培養皿內,放到溫度不同的自動恒溫箱內,每隔一天檢查一次并適時噴水。
③6天后,觀察并統計各培養皿內種子的發芽情況,結果記錄如下表:
實驗裝置 | A | B | C | D | E | F |
溫度(℃)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發芽數量(粒) | 48 | 4 | 82 | 94 | 84 | 75 |
請分析回答:
(1)根據表中數據,你得出的實驗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
(2)6只培養皿均不能密封,且不能使水沒過種子,說明種子的萌發需要_________。
(3)為了找到發芽的最適溫度(精確到1℃),應該在_______________(填溫度范圍)之間補充幾個相同的實驗裝置,重新進行以上的實驗并統計各組發芽數量。
(4)過一段時間,預計某裝置內種子全部萌發,卻有2粒沒有發芽,原因是_______(種子處于休眠期除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是“消化和吸收”的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人體消化腺分為位于消化管外的大腺體和位于消化管管壁內的小腺體
B. 食物的消化是在消化系統中逐漸完成的
C. “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實驗表明,饅頭變甜只與唾液的分泌有關
D. 人體消化管中各器官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