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光 |
葉綠體 |
光 |
葉綠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1+1輕巧奪冠·優化訓練 生物 七年級下冊 (人教版) 銀版 (人教版) 銀版 題型:043
閱讀下面資料,回答問題:
可吸入顆粒物所謂“可吸入顆粒物”是指空氣中的懸浮顆粒物中能經鼻和口腔吸入人體的那部分顆粒物,它可通過人的呼吸按粒徑大小沉積于呼吸道的各個部位。據觀察,粒徑大于10微米以上的顆粒物大部分能被鼻腔和咽喉部阻擋,而粒徑小于10微米的顆粒物則可穿過鼻、咽進入肺部,其中只有粒徑小于5微米的顆粒物才能沉積于肺泡內。
據有關部門監測表明,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的主要來源是汽車排放的廢氣和燃料不完全燃燒所形成的煙霧,還有家庭吸煙、廚房油垢及某些建筑材料釋放出的污染物等。
這些細小的微粒懸浮在空氣中,雖然人的肉眼看不見,但它卻時刻都在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和生命。據測試,人每次吸氣大約可將50萬個微粒吸入體內,如果在環境污染較重的場所活動,則吸入的微粒的數量會更多些。
那么,顆粒物吸入人體內會對健康帶來哪些危害呢?有關專家認為,“可吸入顆粒物”對健康的危害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將細小的顆粒物吸入肺內可產生刺激作用,出現黏液,從而引起肺部疾病。當有些患心臟病的人呼吸困難時,可導致心臟損害,嚴重者還有生命危害。二是微粒上附著的許多有害物質,吸入肺內會影響身體健康。微粒越小,所含的多環芳烴和雜環化合物越多,危害也越大,甚至可導致肺癌等疾病。
(1)呼吸道可以對空氣進行處理,上面文章又說明什么?
(2)你認為怎樣減少環境中可吸入顆粒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期中題 題型:讀圖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人體內的血液循環流動促進了物質的交換和運輸,而血液循環流動的動力來自心臟的節律跳動。右圖所示的是心臟的結構和其相連的血管。請據圖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人體進行呼吸時,外界的空氣通過 進入肺泡,其中的氧氣
通過擴散作用透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毛細血管,隨血液流動從 進入心臟,進而達到全身組織細胞。
(2)人體攝入的食物經消化后,營養物質主要從 進入血液,通過血液循環達到全身組織細胞。
(3)組織細胞利用氧氣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并釋放 ,供生命活動所需要。這一生理過程主要是在細胞內的 中進行的。
(4)護士在病人的手部打“吊針”時,隨著血液流動,藥物是從 進入心臟,進而達到組織細胞而發揮作用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