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關于呼吸系統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清潔的空氣有利于呼吸系統的健康
B. 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清潔和濕潤吸入的空氣
C. 呼吸系統是由氣管和肺組成的
D. 肺是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
【答案】C
【解析】
呼吸系統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呼吸道都有骨或軟骨作支架,保證呼吸道內的氣流通暢;鼻腔內有鼻毛,可以阻擋灰塵,鼻腔的內表面的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氣清潔、濕潤;鼻黏膜內豐富的毛細血管能溫暖吸入的空氣。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進行氣體交換。
鼻腔內有鼻毛,可以阻擋灰塵,鼻腔的內表面的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氣清潔、濕潤,所以清潔的空氣有利于呼吸系統的健康,故A正確;鼻腔的內表面的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氣清潔、濕潤;鼻黏膜內豐富的毛細血管能溫暖吸入的空氣,所以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清潔和濕潤吸入的空氣,故B正確;呼吸系統是由呼吸道和肺組成的,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呼吸道都有骨或軟骨作支架,保證呼吸道內的氣流通暢,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進行氣體交換,故C錯誤;肺是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肺由許多肺泡構成,外面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肺泡的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些特點都有利于氣體交換,故D正確。故選C。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能產生芽孢是細菌的一個重要特征,下列關于芽孢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 芽孢是細菌的生殖細胞 B. 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
C. 一個芽孢可以萌發成一個細菌 D. 形成芽孢是細菌對不良環境的一種適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肺的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
A. 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是氣體交換的場所
B. 肺內具有氣體交換功能的是細支氣管和肺泡
C. 肺有大量的肺泡,肺泡壁僅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D. 每個肺泡外都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菌落的描述正確的是
A、每個菌落由大量不同種細菌組成
B、從菌落的形態、大小和顏色,可以大致區分細菌和真菌以及它們的種類
C、細菌的菌落常呈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
D、一個菌落是由一個細菌細胞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探究實驗:酸雨被稱為“空中死神”。為探究酸雨對生物的影響,某同學設計并進行了模擬酸雨對幼苗生長影響的實驗。實驗主要步驟如下:(共6分)
a.實驗前兩周,分別在3個花盆(標注為1號、2號和3號)中各培育5株玉米幼苗,等到玉米幼苗長到10厘米左右時開始實驗;
b.用醋和清水分別配制成pH為5和4的兩種醋酸水溶液;
c.每天分別用清水、pH為5和pH為4的醋酸水溶液澆灌1號、2號及3號盆中的幼苗;
d.每天觀察并比較它們的長勢(如幼苗的高度、葉片顏色等)。
結果顯示:用pH為4的醋酸水溶液澆灌的幼苗長勢最差,其次是pH為5的醋酸水溶液澆灌的幼苗,用清水澆灌的幼苗長勢良好。
(1)該實驗中的變量是水溶液配制的_____值。
(2)該實驗中的對照組是______________。
(3)根據實驗現象,你得到的結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為提醒人們對環境的關注,某同學計劃在小區內進行一次環保宣傳活動,你能為他設計一句宣傳口號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現有小鯉魚數條、金魚缸、涼開水(溶解在水中的氧氣已經除去)、池塘水等。請你設計一個實驗,探究魚在水中呼吸時,利用的是否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氣。
(1)提出問題:魚在水中呼吸時,利用的是否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氣?
(2)作出假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設計探究方案:
①取兩個______的魚缸,編號為甲、乙,分別向其中加入等量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②分別取大小相同、健康狀態相同的5條小鯉魚放入甲、乙兩金魚缸中,觀察一段時間并記錄鯉魚的不同表現。
(4)實驗現象:一段時間后,甲中的小鯉魚 ___________,而乙中的小鯉魚______________。
(5)根據預測現象,得出實驗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人類的起源和進化發展的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
B. 古人類的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問題的直接證據
C. 進化論的建立者是達爾文
D. 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最先發展的是制造工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學習了細菌和真菌的知識后,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對洗手前后微生物(細菌和真菌)數量變化情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下是該小組同學的討論對話,請你幫他們完成實驗并回答:
甲:洗手前后,手上的微生物(細菌和真菌)一樣多嗎?
乙:利用培養基,怎樣證明手上有微生物(細菌和真菌)呢?
丙:將手上的微生物(細菌和真菌)在培養基上接種時,需要設計對照實驗。
(1)若以甲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究,那么你所做出的假設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你幫他們將下面培養細菌和真菌的操作步驟進行排序: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頭表示)。
A.培養 B.接種 C.觀察 D.配制培養基,高溫滅菌后冷卻
(3)依據丙同學的敘述,他的實驗設計思路是:①取潔凈的培養皿3個;②加入適量的培養基高溫滅菌,冷卻;③將3個培養皿標為1號﹑2號和3號;④將洗手前手上的細菌接種到2號培養皿,將洗手后手上的細菌接種到3號培養皿,1號不作任何處理;⑤將三個培養皿進行恒溫培養。上述實驗設計思路中所用的三個培養皿中____________號是作為對照組。
(4)請你預測實驗的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